第119章(2/2)

相同的。信仰和知识水平决定了即使是同一个名为“客观世界”的概念,在不同的人的思想中都是千差万别。

然而倘若现实世界并不存在,那么这世上就只存在一个文玢的自我意识,一个文玢的灵魂,而之外的一切——甚至包括“文玢”这名字——则都是她想象出来的,她灵魂的附属品。甚至于ri也是这个存在于她的意识中的世界的产物。这种想法带来了诸多看似是悖论的问题,但却并非不能够解决(参见唯心主义及缸脑假想实验,并特别注意此二者的[明显的]区别,在此不再赘述)。

yay,无论是现实世界的投影,还是根本就是脑海中虚幻的“真实”世界,这宇宙的确是在自我意识出现的那一刻而开端的。

然而自我意识的出现,却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人类行为学研究表明,刚出生乃至将近一岁,婴儿的自我意识都是不健全的,即她无法正确地辨别自身并认清自我与外界的区别。这是动物性的表现,与小鼠、狗、猫等许多高等哺乳动物相当。这时候的人类显然不能被称为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但是有灵魂和没有灵魂的具体界定又是什么时候呢?

以一个人超过一岁而定义?那肯定不科学,先不论不同的人发育有差异(倘若果真具存在不同的人而非完全是脑海中想象的话),就以逻辑推理的角度,一岁差一秒的人与恰好卡在一岁那一刻有怎样的区别呢?倘若没有,那么零区别的积累,如何才能积累成本质的改变呢?如果界定这量变以至质变的过程?简单的数学积分显然不行,这定义方式根本是错的。

那么,是否可以用其他方式侧面间接地界定一个婴儿是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例如,以一面镜子测试婴儿对于她在镜中的映像的反应,来判断她是否具有对于自身的辨识和认知的能力?

这听上去很可行,但其实也存在着逻辑问题。首先是如何判断一个婴儿的行为是否代表着她有某种认知能力,而非只不过是偶然发生的无意识动作,这是操作上的问题。事实上,引入这样一个间接的测试必然会导致根本的问题,即这个婴儿的自我意识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依旧得不到解决——测试结果只能说明在测试之后婴儿具有自我意识,或者是测试之前婴儿尚未具有自我意识,而不能说明婴儿产生自我意识或者将要产生自我意识的时间节点。

当然,如果用无数次试验逼近自我意识产生的那个时间点,在数学上是可行的,但在逻辑上却是不可行的。测试这一外界因素,不能作为决定自我意识产生与否的根本,而只能作为一个判断标准,就像物理学上的定义式与决定式——没有电压的时候电容还存在,而并非因为=0而趋近于无穷大。判断标准不能决定自我意识的开端,即脑中世界的开端。

倘若能够了解自我意识的开端为何,那么必然存在着某种其他的、尚未为人们所知晓的方式,能够解释自我意识的产生,即解释人类如何出生,存在于人类脑海中的现实世界的投影/虚幻的世界如何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比较跳跃,可能需要略看几遍才能找到重点。

由于本文是在在下文笔水平之内最大程度模拟心理活动,故采用某些类意识流的叙述方式,是为还原真实思维过程,然而略需要一点注意力才能读顺。

然而小若良的各种吐槽其实不想看可以直接略过,在下以后也会尽量少写(强迫症真的该改了),不过文玢的思维活动如果也略过,这篇文基本上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当然,倘若阁下说只想看懒得读理论,在下也无话可说。只是实在诚恳地拜托诸位阁下,这样的想法希望不要在留言中表达出来,这与在下写文的初衷完全相悖,实在让在下很难回复(对于一个回复强迫症而言简直是折磨),谢谢配合,在下十分抱歉。

..其实在下也想知道,时常冒泡的阁下们之中,留言之后都会再看一眼在下如何回复吗?潜水党是否会顺便看一眼下面的留言及回复?

——

突然发现这一章是在下写的字数最多的一章,顿时感到十分欣慰(其实是看到本章的回复实在太高兴于是伪更一下)&l;/&g;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这是一种情怀】最新更新章节〖第119章〗地址https://wap.67x9.com/90/9035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