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工科学院(1/2)

宋应星早已经被邀请至天津,是崇祯下的圣旨,一介微末的芝麻官自是不能不来。不过,被请到天津之前,宋应星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因为这一道圣旨,打断了宋应星正在研究的科研项目。

当然,对于真正的科研牛人而言,让他消掉火气的最佳手段,就是出钱出力,支持他的研究。宋应星在这个歧视“奇巧淫技”的儒家社会,能够潜下心来研究科,而不追求个人名利得失,可见他是一个真正可敬的科家。

肖图白捧着《天工开物》,笑道:“宋先生此《天工开物》里面的很多技术都非常先进,可惜并未全部受到推广。若是书里面所载的技术,皆能大行其道,富国强兵有望,甚至国力至少能够因此提升十倍!”

后世,新中国建立工业体系的基础,是苏联援建的156个生产项目,奠定了中国向工业国转型的基础。

明末时期《天工开物》记载的项目,相当于手工业时代的“一五计划”,全部实现后天津地区的工业体系,也能够更完备。同时,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会非常可观。虽然,这些项目还不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但是工业革命也是逐步改进技术升级而来,不是一下子就从拱手工业,飞跃至机器时代。

宋应星愕然道:“宋某虽信天工之道,能富国强兵。但是,国力十倍增,却是不敢想象!”

肖图白微笑道:“宋先生。何不验证一番,靠着推广科技术。有生之年将大明拨乱反正。并留给子孙后代稳定、富强、安逸、自信的生存环境?”

宋应星摇头道:“宋某不过是一名县儒教谕,微不足道的小吏。哪怕是《天工开物》中所载技术,半数是游历四方,观察工坊、农田等处技艺。还有半数,是我个人根据所见,进行猜想,不值得大人夸赞!我见,天津的一些铁路、大船、火器、纺织机。就比宋某书中所载更为先进。可见大人的智慧,超过我百倍。不用我宋某,一样能够达成理想!”

在到达天津后,宋应星便立即对天津的许多作坊、港口、铁路、船只进行了调研,甚至起了记载天津特区的所见所闻,更新《天工开物》内容的心思。

肖图白陈恳道:“不!我欣赏宋先生,并不仅仅是你掌握的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你的科探索精神,我手下的人才虽多,却最欠缺你这样拥有科精神的人!”

“科精神吗?”宋应星感觉到新奇。

肖图白点头道:“对,科精神,是人类改变世界的根源动力。拥有科精神,才能推动生产力和知识量。呈现百倍、千倍、万倍的发展!我欲在成立‘天津工院’,聘请宋先生为校。以《天工开物》为教材之一,培养更多的科人才,用科改变世界!并未,宋先生众多对于自然界的发现、探索和机器方面的研究。天津皆可以拨款,让你成立专门的研究项目。这样一来。宋先生的个人研究,也可以效率大增吗!”

宋应星闻言不由被打动,这么多年来,宋应星在官场上敷衍了事,对于科研究却是极其热衷。

而崇祯七年,宋应星仅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教谕也就是明朝的中校。明朝时期非常重视儒教育,每个县都有官办的校。一般生启蒙教育在私塾,而一些能进一步提高的子,经过考试后,可以在儒就。

担任县儒教谕,只能算芝麻官。而宋应星担任教谕期间,也只能传授生儒,而在校推广科知识,会被生家投诉为误人子弟的。

这么多年,宋应星为科研究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前途,却不被世人理解!勉强有少数好友支持他的科研究,但是他的好友们,也并未是掌握大权之辈,对于他的帮助非常有限,至多是赞助他一点钱,用于出版《天工开物》。

而《天工开物》仅是宋应星研究总结的一些容易被实现的生产技术。通过这些容易被实证的技术,给他打响名气,然后获得更多人资助,令宋应星有资源投入对于一些前沿的光、声、气象、生物、化等等宋应星更加着迷的前沿项目。

欧洲的者,早就有各国的政府、权贵成立一些大,来支持他们的术研究。但是在中国,者们只能自己出资出力,不能获得国家资源支持,甚至被人讥笑不务正业。但是,即使环境并不利于科研究,依然有像宋应星这样的科家,至死不悔的研究着。

“好,既然肖大人看得起宋某人,我也不矫情了!这个‘天津工院’校,我担任了,也不要朝廷认命的官位,只要能畅快的做事就行!除此之外,大人能说明,工院的招生规模,还有对于我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吗?”

肖图白微笑道:“不,‘天津工院’有朝廷编制的,校是正七品,与县令差不多。”

宋应星玩笑的道:“我该庆祝升官吗?”

后世,如果担任一所大的校,恐怕比县、市身份还要令人高看一眼。毕竟,在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者们的地位,并不差于官僚。

甚至,一些者三十多岁已经的权威,到地方视察。三十来岁的公务员,一般还是基层,领导对着这些三十来岁的公务员交代,那个小李啊,小张啊,某某大的术权威,要到我单位视察,你们准备一下,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皇帝分身】最新更新章节〖第二三七章 工科学院〗地址https://wap.67x9.com/8/8408/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