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独看征棹怨秋风(续二(2/3)

可以说,从古至今古今中外的文明竞争,从很大程度上基本可以归结为“种田能力”上竞争。

无论是从原始士卒开始狩猎与采集,还是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农耕与畜牧,乃至近现代的工业化基础下的集体农业生产,大都可以归结到种田能力的这个广泛范畴当中;

在残酷多变的蛮荒和自然环境下,只有擅长“种田”的族群,才有可能形成抵抗风险和变化的优势和能力,乃至从无数蒙昧的原始部落当中脱颖而出,而形成最初的民族与文明的萌芽;

至于那些无法或是不善于“种田”,而需要靠抢劫之类来维持自己族群,差不多都被自然淘汰在了文明进化和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了。所以作为穿越者在这方面的天然优势,简直不要太大了。

得益于后世的某些成果,比如那辆已经被秘密打捞起来的皮卡车上,用密封容器贮存的许多作物种子。都是国内利用非洲当地水土环境,而特地培育出来的实验性良种。

其中既有粮食作物也就经济作物,更有一些这个时代尚未被发现的美洲大陆上物种;像是可可腰果什么的种植条件比较苛刻也就算了,但是玉米、辣椒、番茄、土豆、地瓜、木薯什么的,已经逐步在两岭到荆湖的屯庄里推广开来了。

其他的烟草、凤梨、番木瓜、菜豆、番石榴、佛手瓜、西葫芦、向日葵什么的,也有了一定的种植规模;尤其是烟草的出产,除了少量军队中的医疗用途之外,几乎就是广府出口的拳头产品之一。

虽然其中大多数经济作物,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因为水土不服导致的退化和减产,但是对于这个时代还是颇具价值的;也大大丰富了周淮安作为吃货的生活品质。

又比如国内的专家们,曾经为缺水少电而纯天然无公害绿色环保条件下,依靠纯手工劳作的黑叔叔部落,专门量身定做过一些已明显提高产出和生活品质为目的,多种过渡性的实验方案,并且其中一些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其中最简单的,就清理河道挖出来的淤泥可以用来肥田,混合麦咭稻杆草叶和人畜堆粪等发酵之后的绿肥,甚至可以直接用来育苗;而沙子和卵石则可以用来的铺路修墙。

再复杂一些的,则是在麦芽、甜菜和甘蔗经过多次萃取之后,剩余物(废糖蜜)的再利用,比如加工成人用食物或动物饲料,也可用于发酵工业的原料。

比如用作酵母、味精、有机酸等发酵制品的底物或基料,最常见的就是用来酿造烧酒的工艺,也是后世朗姆酒的主要来源;乃至成为一些食用菌类养殖的培养基,或是和琼脂一样的实验室细菌养殖的养料。

至少这个世代的唐人,在提升生产力水准和改善自身境遇的觉悟,并不会比后世那些还长期徘徊在采集狩猎到有限农耕畜牧业之间,基本没有什么储藏和加工制作食物的概念,而动不动要随季节变化闹饥荒的大多数非洲黑叔叔,更加逊色和差劲的多。

又比如,这次来自两岭和湖南境内的钢铁产能大爆发,或者是说是伴随着军工制品的产量大爆发,所带来的一系列后续问题。

道理也很简单,经过这些年人力物力上的持续投入,工艺技术上的不断积累尝试,作为作为最初级钢铁煤炭化工的奠基和积累,到了这里也达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

然而,长期用以供应内部消化的工具器物,还有对外销售的铁制品市场规模和需求,却达到了一个相对的饱和点和瓶颈;所以这一涨一停治下,就产生了相对较大的亢余分量了。

于是,后方包括广府留司在内的生产调配部门,就按照事先的计划和预案之一,将这部分多处的钢铁产能就近转到军工生产领域当中去;

所以经过了战备、动员和征战的这几个月时间;已然积累出来相当可观或者说是充裕的装备数量。当然了,其中大多数还是传统刀剑铠甲之类的制式装备。

至于火器方面,因为铳炮专用强度更高的高端和特种材料,在产量依旧受限与生产技术和加工手段,并没有太大的改观和变化。只是因为有更多的物料来源,在身管以外的零部件上的成本也有明显降低。

然后,周淮安就又开始面临一个新的抉择。因为打下江东之后同样也缴获了,大量来自江东两浙乃至淮南军的器物甲械装备;清理地方残余势力的时候,又缴获了更多杂乱无章的刀兵军械。

而着两下向加起来,不要说补充现在太平军的甲械装备损失,就算是再武装出一个十万大军,或是进行一两场大型战役来也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周淮安下一步的计划,却是在平定浙南三州之后,进一步的精简江东收编和新募部队,再异地屯垦安置那些裁汰的人手;好让地方获得更多休养生息的余地。

所以,这些军工的产出也眼看要一下子爆仓了;按照这些数目,哪怕拿去武装那些二三线的驻队团和巡护队,建生军,武装屯垦团,人人披甲刀矛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唐残】最新更新章节〖第662章 独看征棹怨秋风(续二〗地址https://wap.67x9.com/91/91282/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