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嗟尔戎人莫惨然(续三(2/3)

境内钱具美控制下的福建兵残部回合,而在浙东南部形成一股进可威胁括州(今浙江括苍)、婺州(浙江金华),退可谋取福建的战略存在。

另一路则从广府出发以岭外的巡检水师为主,利用在大琉球(台湾)的屯垦据点为集结和中转,伺机袭扰浙东沿海的台、明、越、杭、苏州等地区;以为侧后方牵制手段。

如果这些水陆马步缁工的数字都合计起来的话,那就是实打实的五万大军了;此外,还有后方沿途各州集结起来待机的预备役,差不多每个州最少可以提供一到两个补充营,作为后续战事的支援力量。

因此,如果这种动员能力放在同时代当中的其他势力,就可以连同后方凑数的民夫一起,号称是“八万大军”乃至是“十万大军”了。

因此当周淮安的大型中军座船抵达江宁城与丹徒之间的幕府山下,开始校阅沿岸具列绵延数里的军阵之时,同船抵达的罗隐、杨师古,乃至是吕岩、韩偓、李师成等幕属,都已经相继做了好几首相应的所感诗文了。

像是罗隐,就做了首《坐念东征将士》

“长河乘夜渡貔貅,兵气如云拥上游。

大将能挥白羽扇,君王不爱紫貂裘。

十二关山齐故国,百年疆域汉神州。

不眠霜月闻刁斗,自启茅堂望斗牛。”

又有第七军中厢郎将曲承裕作诗《东征题记》曰:

“搀抢耀齐分,龙御勤六师。

出门驰马去,不暇告妻儿。

亲友送我行,欲语难为辞。

死生岂不恤,国事身以之。”

甚至连随船顾问僧虚中,也作了一首:《题东征录》

“老来气味觉深稳,馀子但知声击撞。

烟云合千态万状,意气吞五湖三江。

如闻日观眇天下,俯视坎井非吾邦。

丈夫出门各一笑,笑罢归来心则降。”

而对于周淮安而言就未免有些感触颇深。至少有了这些天然捧哏的,这次总算不用再想当初一样,每到一地都要绞尽脑汁来作秀,文抄公一番后世名句来自己吹捧自己了。

正所谓是想要装逼却没有多少人可以赞赏,只能在自己家妹子了那里找到认同感的无奈,在这个时代有谁能够理解和知会呢。

当然了,还有个叫韩道义随军士人,打算做一首《大都督东巡歌》以为纪念,结果才提出来就被其他人给联手按捺住了。因为这未免有些太不吉利和应景了。

作为前代那位李太白一生多次乌鸦嘴和毒奶的最高成就,前一个被他写出《永王东巡歌》吹捧的永王李磷,随后就被他的好基友高适以荆南节度使的身份镇压掉了。不但永王死满门被诛,连带李白自己也落得流放夜郎的下场。

——我是分割线——

而在江北的海陵县境内,一众仓促赶至当地严阵以待的淮南军将,也在脸色难看的观望着对岸的动静,一边听取潜逃回来的探子报告:

“彼岸的贼军旗鼓喧天、刀帜如林而不知凡几,光是行船江上,那就是帆幅连云遮天蔽日,绵延数十里而不见首尾。”

然后又有自和州(今安徽和县)赶过来的淮南军将,巢湖水军兵马使陈珙接口道:

“更令人惊怖莫名之事,乃是这太平贼大军浩荡发自江陵而旦夕所至宣润,仅仅比北岸快马奔回的信使稍晚那么一步而已。。若是全力潜袭于淮上,又有谁人能够抵挡片刻呢。。”

“既然彼辈于江北亦无所取,或许其意不在我淮南。。而只是一心全取江东呼?”

也有人抱有侥幸之心的接口道,却是淮南行营四军之一的胜锐军副使姚归礼。

“无论如何,都要禀明令公再做分晓了。。”

最后,在场级别最高的淮南大将右都兵马使俞公楚,捋着美髯道。

“此外不惜代价加派人手,想法子乘夜渡江而去摸清情形。再调遣舟师绕道海外抢往苏常,晓谕和联手地方以为呼应。”

“我淮南上下长久维系的大好局面不易,断然不能仅仅隔岸观火就够了。。不若一旦太平贼在江东轻易得势,怕就不是转头就是我淮南的肘腋大患了。。”

当然了,他还有意犹未尽却不能当众诉之于口,而只能在左近当中各自令人心照不宣的地方。

因为,据说在桐柏山脉以西的淮西之地,到河南、河北所在的关东大地之间;朝廷方面既无丧失了对地方官府的管制能力,既无兵马可调遣和使用,又无钱粮和官吏安抚地方、恢复秩序。

因此,如今已经是处处残破而秩序崩坏不堪,任由各路贼军、藩镇割据、争战的夹缝和缓冲之间;又有流民团、土豪、盗匪结寨自保、互相吞并、与邻为壑的地方了。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唐残】最新更新章节〖第591章 嗟尔戎人莫惨然(续三〗地址https://wap.67x9.com/91/9128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