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年会(文字)(2/3)

射击推翻朝廷和颠覆国家,无论再怎么出格离谱,都不能成为有司论罪的凭据,因此今天在这里畅所欲言的性格格外的高。

相比之下,我倒是对蹲在餐桌前的那十几个农院的生员,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个专业,算是京师大堂里少有比较脚踏实地的科了。

因此也被戏称为土耗子,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老与土地打交道,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利用院的种子工具场地等资源,自己种植自己吃,可以说是饮食品种最丰富的一群人。

相比其他以直接科举仕官,或是入幕历练为目标的其他院科的生员,他们的出路一般在海洲各藩,在领地的拓殖事务中,当任某些私属佐官,不过他们的前程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了不起做到藩领的三管司领,也就止步了,然后转为藩主赐给世田的家臣,为子孙谋取一个更好的和出身

但是相比那些政治、经济院为代表的竞争激烈院科,算是比较稳定的出身前程,因而也是许多出身微贱的生员,的主要选择之一。

按照京的惯例,新生入的头一二年为通科,两年期满才按照成绩和表现来选科。

因此,我只是抛出婆罗洲会馆和夷州商团的名义,就轻易获得了他们的名籍、出身和专业擅,志愿取向等等资料和联系方式。

其次是藩务院,也被称为半个小京,因为这里门类颇多为诸院之冠,当然水准就有些良莠不齐了。

这也是为那些自觉仕途无望,准备出藩的生员,准备的一个过渡和跳板,因为这里同样有很多海藩诸侯的子弟、族人,在这里就读谋个好继承家业的基本出身而已,因此很多下一代的臣属关系就在这里培养起来的,也是我名义上的本院,

不过这里头就未免有些鱼龙混杂,相当部分人基本是在被劝退的合格线上厮混的,而另一些表现优异的人,也早已定下了主从名分,不是那么容易给挖走的。

然后是商事分院,有些类似藩务院,不过主要是南朝那些海商、会社有关的人等,宝泉街上的大半从业人等和东主、行首,都从这里出去的。

不过在这里,人身关系就松动了多了,亮出汇通社和的字号后,从中我同样也收获了一些意向和口头约定。

然后是明律分院,顾名思义,就是一群法论典的,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以此为跳板,直接通过科举进入诸如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之类的,从下层的事务官做起,或是转而从军,跟随底层军法官开始见习,走出一条曲线性的仕途来。

一些人会投靠亲师友,成为幕僚或是佐官之类的角色,另一些人则一张同年培养起来的人脉关系,充当某种交通内外的节点,成为包揽司法的忪棍。我若亮出官身来,也可以招揽到一些人的。

至于最核心的政治和经济两院,我想都不会去想的,因为这两院又被称为小登科,他们实习的地方,直接在上城的那些署衙中,所谓最有前途的一群天之骄子,未来的政坛新星,或许就在他们之中。

仅次之的还有同院,也是京里的一个大分院,里面也不仅仅是只懂嚼断字的书呆子,而是作为朝野各个部门公庶务的辅佐官,培养基地,也是一条不错的前程,是那些出身不够好的贫寒子的首选,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才是科举的主力。

在场的生员,有五分之二都是这里的背景。

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在低层职位上积累一定资历后,寻机外放出去,以基层官僚副佐的身份,获得一个仕途的新。

虽然因为出身资历的局限性,奉诏入阁拜相是不要想了,但是各大部和大小九卿之中,获得一个主官以外的清要之职,还是有所可为的。

其他还有一些艺、声乐科的生员,那就对我来说有些敬谢不敏了,虽然他们看起来很有才情也很有潜质,并且同样需要扶持和赞助人,只是对我来说我暂时不需要这些,不能直接增加生产力和战斗力的花雪月之道。

没到场的还有一个比较生僻的理化分院,据说因为生员短缺师资不继的缘故,被撤废的呼声日高。

一番周游下来,我端着的东西还剩大半,却都已经冷掉了,正向端着回去换掉一些。

“国朝须得变革……先得求变与军中。”

突然一个敏感词,刺中了我的耳膜,不由自主的驻足停下来。听了一会才明白,正在说话的人,乃是一名京师大中杜姓的武教导,

所谓京师大堂培养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弱书生,事实上,自创校以来就提倡的是,君子六艺齐全的复古之道,其中也括了让士生,掌握骑马射箭的强身健体本事,而相应的教导,也是从武备大,直接交换过来的现成教官。

不过这位武教导,在一个未来的官占据大多数的场合中,提倡军事改革什么的,真大丈夫否?

不过,看他脸色通红,似乎有些喝多上头,在周围一群表情各异的高阶生员,起哄和鼓噪中,似乎越说越得劲。

“国朝军中,暮气日重……”

“区区清远之介,遂成动摇根本的内外大患”

“……北朝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一十二章 年会(文字)〗地址https://wap.67x9.com/7/725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