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玛雅人的维秘女郎(五)玛雅王国的水神祭典(3/6)

但事实上,王室真正能够有效掌握的“本土”,其实仅限于尤卡坦半岛的东北部,从国都扎马城(图卢姆)到坎昆港的一条细长沿海地带,名下的实际人口不过十多万。而就算是这十几万人,由于王国执行分封制,绝大部分也属于各级封臣的领地,马吉祥这位少年亲王的直辖臣民,满打满算也就是三万多人而已。

在这片狭小“本土”之外的王国疆域里,星罗棋布着无数的玛雅土著城邦和部落。其中几个头等城邦的人口和实力,并不比王室差上多少。比如奇琴伊察城就有十万人口,乌斯马尔城也有六万人。还有一些城邦和部落虽然弱小,但却距离王室领地相当遥远,故而也不怎么把扎马城的国王当一回事。

鉴于王室常年暗弱的现状,面对这些桀骜不驯的玛雅土邦,也只能满足于收到一些象征性的贡品了。

不过,尽管这些土邦只肯进献一些象征性的贡品,但在政治上依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至少表达出了一种愿意继续臣服扎马城马氏王室的态度,而不是从玛雅王国的版图内分裂出去,或者妄想取而代之。

毕竟,无论玛雅王国的统治者再怎么暗弱,整个新大陆依然是唐人的天下,马氏家族依然是这片土地的至尊霸主。这些玛雅土邦若是继续托庇于扎马城马氏王室的名下,倒是可以享受如今这种自治兼免税,基本不用担心王室搜刮盘剥的宽松生活。但是,如果他们这些玛雅土著,真的胆敢举起叛旗甚至打进扎马城,那么新大陆的其它唐人藩国,尤其是马氏一族统治的藩国,肯定都会迫不及待地联合出兵过来“惩戒蛮夷”,“存亡续绝”。而玛雅土著在这样的围剿之下,肯定必败无疑,届时若是还能当奴隶,都是幸运了。

所以,无论扎马城的王室如何衰弱,他们都宁可继续向国王称臣纳贡,以便于在自己头顶撑起一面法理上的保护伞,以免遭到其它唐人藩国的垂涎与窥视……当然,铁了心想要分家另过的土著城邦,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今天的贡品账单登记到最后,执笔记账的艾琳王太后。就发现似乎缺了一家刺头儿。

“……帕伦克城的巴加尔家族,不,是孙家又没来吗?有谁被他们委托请假的?什么?没有?!见鬼!这帮该死的逆贼!过去好歹还知道要编个理由,解释一下为啥没来进贡,如今干脆连个借口都懒得捏造了!”

——以帕伦克城为首都的巴加尔王朝,位于尤卡坦半岛西南部的沿海平原,从地图上看,跟马氏王室位于国土东北部的王都扎马城,恰好处在玛雅王国的两端,彼此之间相隔千山万水,可谓是鞭长莫及。

数百年来世代统治这个城邦的巴加尔家族,原本以战盾为图腾,号称战盾王。等到唐人渡海入侵之后,巴加尔一族兵败降伏。为了顺应变局,归化大唐,巴加尔一族试图认祖归宗于汉地,故而自行取了汉姓为孙氏。主要是为了攀附当初汉末三国晚期,在被司马氏南征破国之后,登船出海避祸的某只孙吴后人。

在新大陆,与他们一般的认祖和归化的沿海番邦聚落和城邑,陆陆续续的还有好些,不是认了先秦出海的徐福之后,就是认了汉时楼船将军卫满的异域血脉,或又是冒充南越赵氏的海外族裔……

当二百多年前,尤卡坦半岛南部的玛雅低地连年大旱,诸多玛雅城邑于饥荒民乱之中相继覆灭时,唯有帕伦克城因为四面环水,湖泽河川众多,又有通海贸易之便利,故而熬过了这场旱灾大劫。之后,帕伦克城依靠进口的唐人兵器,不但抵抗住了各路饥民流寇的袭击,没有让他们攻入城市,还通过大肆贩卖其它城邦的玛雅人为奴,而大赚了一笔,实力不减反增,版图也日渐扩张,从此渐渐不再受王室羁縻管束。

时至今日,帕伦克城的巴加尔王朝,或者说孙氏土邦,已经成为了玛雅土著之中称雄一方的顶级大邑。除了都城帕伦克之外,还在大山密林之中坐拥十余座城邑,且领有村寨聚落上百。其宫城立木于沼上,砌石为墙,城中广筑高台、塔楼而庙宇众多,旁有大河鱼米之利,而且直通海口、贸易不绝,名下丁口多达二三十万,财力、兵力尚在扎马城的王室之上。故而近年来,这帕伦克城的孙氏土邦自恃钱粮充足,越来越野心勃勃、桀骜不驯,并且频繁勾结外藩,似乎策划着从玛雅王国内分离出去,自立为一家藩国。

而如今的新洲霸主墨西国,对此也是态度暧昧。因为这帕伦克城的孙氏土邦,恰好位于墨西国与玛雅王国的边境线上。若是能把这孙氏土邦撬出来,似乎就可以多出一条缓冲地带……

只是作为新洲霸主,行事不可只求私利,而是要作为诸侯之表率。如果贸然对玛雅王国动手,相当于自坏法度,而且还是帮助土人对付唐人,存在严重的立场问题,明显是弊大于利。所以,墨西国对此也只是态度暧昧而已,并没有给予孙氏土邦任何实际的支持和许诺,当然也没有明确的警告和阻止。

不过,即使仅仅是如此,也让孙氏土邦信心膨胀,对扎马城的玛雅王室愈发不臣,这几年干脆连象征性的贡品都不来进献了。而玛雅王室也是鞭长莫及,只要对方还没打出反旗,也就睁一眼闭一眼算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更新章节〖《》同人:玛雅人的维秘女郎(五)玛雅王国的水神祭典〗地址https://wap.67x9.com/7/7257/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