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玛雅人的维秘女郎 (四)北极冰海的凛冬狂澜(1/5)

( z) 在黑暗的欧洲中世纪,当腓尼基人和希腊人的航海探险故事,已经成为遥远的传说之后,远在文明世界之外的维京人,却出乎意料地接过了西方航海传统的薪火,成为了西欧和北欧最恐怖的海上征服者。

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也被当时的欧洲人称为诺斯人(northman),即北方来客。

而在维京人的语言中,这个词语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航海,然后是掠夺。

总所周知,欧洲文明起源于中东的“肥沃新月”,即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叙利亚、黎凡特和埃及。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家禽、牲畜和车辆,都是在这里产生的,而红铜、青铜和铁器的铸炼工艺,也是在这里最早被发明喝使用,城镇、部落、王国以及有组织的宗教,同样是最早从这里崛起。自公元前七千年,农业从安纳托利亚来到希腊,以上列举的种种文明的种子便被迅速传播开来,从欧洲东南部一直扩散到西北部,改变了整个欧洲社会。而斯堪的纳维亚位于欧洲的西北部,离肥沃新月最远,因此也是最后开化之地。同时,这里也是距离罗马文明最遥远的角落,不像高卢和不列颠,这片土地从未成为过罗马行省,也不像德国和爱尔兰,罗马商人的足迹从未踏上过斯堪的纳维亚,而此地也不曾与罗马帝国比邻而居过。

因此,在中世纪以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欧洲人的眼里,一直是被遗忘的蛮荒酷寒之地。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终年冰雪覆盖的严酷环境,不仅让这里的冬天极为严寒。而且导致可供耕种和放牧的土地非常稀缺,为了生存,中世纪的维京人从一出生开始就不得不艰难地与大自然做着搏斗,从而养成了坚韧强悍的性格,最终让他们在掌握航海术之后,就义无反顾地冲向危机四伏的海洋,以劫掠为生。

他们能够忍受海上艰苦生活,将战斗当成自己的生命,将战死当成一种荣耀,航海和劫掠让他们可以获得财富和女人,但也经常让他们在无休止的战斗中死去。就这样,维京人战斗、迁徙、冒险,在恶劣的环境和沉浮的命运中顽强抗争。在他们的神话中,充斥着对抗强者的永恒战斗。

维京人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世界边缘的寒冷角落寂寂无闻数千年,然后从八世纪中后期到十一世纪末突然暴起,乘着龙头战船,抱着无以伦比的信念和大无畏的勇气和自信,及追求自由和生存空间的探索精神,扬帆起锚四处远征,成就了一段属于勇士和英雄的伟大历史,也给其他的国家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从波罗的海到北海,从不列颠到高卢到日耳曼,乃至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到处都留下过维京海盗的骁勇传说。他们就像公元前的希腊人一样,在海上亦商亦盗,有时候还会扮演殖民者和探险家从塞纳河下游的诺曼底,到莱茵河三角洲的佛兰德斯,还有波罗的海的诺夫哥罗德,都曾经是维京人建立的殖民据点。至于最最倒霉的爱尔兰和不列颠,更是几乎被维京海盗给彻底打烂了……

除了针对欧洲文明地区的征服和劫掠之外,维京人也不忘开拓蛮荒,探索未知世界,向大西洋深处寻找宜居的新家园。在三百年的漫长殖民探索过程之中,维京人驾驶着他们的帆船劈波斩浪,一路向西,先后占领和建立了奥克尼群岛、设得兰群岛、法罗群岛、冰岛、格陵兰和纽芬兰六个北大西洋殖民地。

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之中,位于加拿大东海岸的纽芬兰岛,就是维京人这一波航海远征的终点。虽然维京人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成功地横渡了北大西洋,在这里建立起了一个名为“文兰”的殖民地,但由于漫长而危险的旅途,维京人的文兰殖民地即使在最兴旺的时候,也只有区区八十个人,面对身边为数众多的土著部落,实在是众寡悬殊、难以抗衡。偏偏这些暴躁好斗的维京人,又不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反倒是自诩为征服者,一上岛就跟土著打得你死我活,却忘了自己的实力是何等弱小……最终,在几番激战之后,后继乏力的维京人不得不放弃了文兰殖民地,撤退回了格陵兰,结束了他们史诗般的海上远征。

事实上,直到被迫撤离文兰的时候,这些维京人还根本没意识到这里是一片新大陆的边缘,而是只以为这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岛屿。可惜距离实在太远,土著也太凶悍,实在打不过,只好撤退……

但是,在这个位面,由于某个中国穿越者在八世纪对地球历史的疯狂魔改,以及随之而来不可避免的技术扩散,导致在这个位面之中,从北大西洋来到美洲的维京人拥有了更大更坚固的船只,更精良的武器装备,以及罗盘和望远镜等更先进的航海设备,可以向遥远的北美洲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更重要的是,由于在此之前,新大陆的唐人就已经从南边开通了横渡大西洋前往欧洲的航线,并且辗转流传到了维京人的耳朵里。于是这些扬帆西征的维京人事先就有了“剧透”从一开始就明确地知道,这片位于格陵兰岛更西方的陆地,并不是什么渺小的荒芜海岛,而是一块广袤辽阔的富饶新大陆!

既然目标大小和预期收获完全不一样,那么执行者的主观积极性自然也就完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更新章节〖》同人:玛雅人的维秘女郎 (四)北极冰海的凛冬狂澜〗地址https://wap.67x9.com/7/7257/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