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和亲(1/2)

第二天早晨,朱祁镇醒来。

锦衣卫的秘信已经送到了自己的桌前。

“动作挺快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查出来了。”

朱祁镇接过信,缓缓打开了信封。

里面是两张黄纸。

黄纸上写道:瓦剌人收买内奸,传播谣言,诬陷成王谋反以此谋取更多的大明资源。

朱祁镇冷眼看着黄纸上写的字。

又是他们?这帮人果然是不杀干净,不会罢休。

只是可惜,如今朱祁镇的改革才刚刚开始,暂时不能再动刀兵。

“皇上,阿鲁台部,有人送来请折。”

一名太监,急冲冲的充进了宫门。

“什么事儿?时间念吧!”

朱祁镇于是说道。

“阿鲁台部,新的部落首领想要请皇上和亲!”

太监于是说。

朱祁镇顿的顿。

“和亲?谁要嫁过来吗?”

“阿鲁台新的部落首领的意思是,请皇上许配一位公主前去!”

太监的话说的有些颤微。

朱祁镇本来还有些和善的脸庞,顿时变得愤怒。

“放他娘的狗屁,我还没惦记他们的妞儿,她惦记我们的公主来了,马上命令告诉那个阿鲁台新首领,如果想要活的更久一些,就别乱说话。想要大明的公主,你就让他来抢,让他先越过长城,再跟我说话!”

朱祁镇直接指着太监的鼻子说道。

太监扑通跪倒在地,不敢抬头。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北进的游牧民族素有和亲政策。

和亲,也叫做”和戎“”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

“和亲”一词在先秦古籍中已多有出现,如《礼记·礼察》中云“礼仪积而民和亲”,《周礼·地官》中云“比长,各掌其比之治。

五家相受,相和亲;有罪奇邪,则相及”,其意多指和睦、和好、亲善等。

和亲是在特定历史下的产物,主要发生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

通过和亲,可以维护和平,安定边境。还可以促进贸易,交流文化。

西汉时期的和亲,发生过很多次。

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元帝刘奭,都采取了和亲的方式,以缓和边境的军事冲突。

有史料记载,西汉期间有多达16位公主因和亲远嫁异族。

王昭君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于竟宁元年下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史称“昭君出塞”。

除了大一统王朝汉朝以外,还有唐朝也经常和亲。

在唐代不够三百年的时间里,共确定过20位公主与10个不同民族的和亲联谊,其中真正成行的有16位公主与7个民族。

唐朝与其他民族和亲的公主主要分为三种。

皇室公主,这一类属于是皇帝的嫡亲血脉。

属于真公主。

还有一种是宗室公主。

都是与皇帝关系非常相近的宗室。

一类为皇女,即皇帝的女儿,分别为新兴公主、宁国公主、咸安公主;第二类为皇妹,即先皇的女儿,皇帝的妹妹,分别为永安长公主、太和长公主和安化长公主。

选择与皇帝相近的宗室之旅,关于公主之名号,用来与外族和亲。

这一类公主的名号确实是真的。

在后世广为传送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均为唐王朝的宗室女。

如根据《唐会要》卷6《和蕃公主》所说,文成公主为“宗室女。

贞观十五年正月十五日封,降于吐蕃赞普弄赞。”《新唐书》卷216上《吐蕃传》中也说:弄赞固请婚,“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但关于其亲生父母,史籍中无明确的记载。

还有一种便是大臣之女。

大臣之女在和亲公主中所占的比例最少,只有金河公主和崇徽公主二位。

不同于其他与皇室有着或远或近血缘关系的公主,这两位和亲公主均出自异族。

金河公主是被唐王朝册封为“十姓可汗”的匈奴首领阿史那怀道的女儿。

将少数民族首领的女儿封为公主,并以皇女的身份进行和亲,这在唐代和亲史上是一个特例。

纵观中国历史,许多大一统王朝都与外族有过和亲,唯有大明王朝不和亲。

朱祁镇也是与他们共同的想法。

靠一个女人来维持一个王朝的稳定,是不是太显示这个王朝的无能?

虽然发动一场战争,比损失一个女人用得花费多。

但是女人不过是牺牲品。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在朱祁镇看来,这是非常可笑的。

朱祁镇并不想用此来维系大明王朝的百姓安稳。

况且如今是那个已经被自己打残了的阿鲁台。

也敢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之开局土木堡狂砍瓦剌】最新更新章节〖第75章和亲〗地址https://wap.67x9.com/428/4285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