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们什么都不缺,就缺个方式方法(2/2)

9亿美元看似账面亏了1亿美元,但那9亿美元的项目融资,可是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贷给该国政府或该项目的呀。

利息在哪?除了银行赚取的发债手续费与贷款利息,就是国内老百姓买的信托,债券,不少就是建设债,就留在国内了。

这部分利息本身就要缴税,就要消费,消费层级再征缴一道增值税。

而这还仅仅是融资贷款的利息部分。

一个总项目承包,涉及设计成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建设成本,税收成本,运输成本,行政办公支出与公关费等等。

设计用的谁的设计?就是中国各个设计院的设计。

人工成本用的是谁的人?除了当地临时工,大多就是中国工人。

材料是谁的材料?大多是国内的材料。

建设分包方是谁?国企是总包,分包的时候,不少就是分给国内的私企,再由私企进行劳务与工程分包,完成一个个分解项目。

税收谁吸收了呢?

海外工程实施过程中所缴纳的各种税费,大多数就在中国。中国企业的海外工程营业税很少,仅百分之一,但是项目可以产生的增值税与个税可不少。

为国企海外工程提供服务的劳务公司,建材供应商,物流公司,保险公司,机票代理公司,工程机械公司,建筑设计公司等等,都是在中国缴税。

而且,还能促进建材等工业品,工程设备的出口,港口吊机用谁的?中国振华嘛。建材与设备谁拉过去的?中国远洋嘛。

为海外项目提供原料和服务的钢铁厂,铝厂,机械厂,石化厂,船公司,设计建造商务办公楼,工业园区的设计与建筑公司。

为项目提供融资,发债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保险的保险公司,保安公司,运输公司等等,都要在中国纳税和缴费。

而与项目相关的一切中国公司,用的最多的肯定是中国雇员嘛。即便在海外工作的中国工人,收到工资肯定要寄回家嘛。

营业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与消费,实际大多就是被中国吸收掉了。

国企账面上有1亿美元的亏损,但在中国税务总局的账上,多缴的是2亿美元。

而且,中国对海外项目提供了9亿美元的定向贷款不假,可这笔钱实际上却从来没有出过中国。

与各国央行的美元储备一样,就在美联储的美元账号上,美联储键盘一敲的事。

中国对海外项目的贷款,同样如此,不是给人现金,而是开个镜像,大多是核销,专款专用,审计权在贷款发放方。由中国银行跟外国核对一下,再拨给中国国企。

工程是海外的,可材料与设备大多就是在国内采购的,付的就是人民币。海外工作的中国工人,收的也肯定是国内的人民币嘛,转汇与结汇都不需要。

国企又没有偷税漏税的必要,税收更容易锁住,那从融资到税收环节,实际上都是可控的,账目是可以算清的。

由于电建仅是一间企业,不操税务总局的心,所以在晏雄算来,项目亏损了1亿美元。

但在发改委何一峰与国资委郝运的账上,亏损1亿美元的项目,实际是赚了1亿美元。

基建工程是实体,不是金融,不是仅赚了账面的1亿美元数字,由此带动的就业岗位增加,产能扩大与出口增长,是按10亿美元的工程项目总造价来的。

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给出的答案,为何有时候正相反,因为角度不同。

帝国财团是没有抵押,可也没拿国内的现金啊。融资的钱都在国内银行自己的账上,亚开行的陆云锦要求帝国财团抵押的要求,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项目总预算归总预算,但回款是分期的呀。已经给出了回款策略,又有明确的伊斯兰债券再抵押方案,作为初期担保与启动项目的头寸,资金安全与后续回款是有程序可依的。

帝国财团与国内合作的工程是什么级别的?这一级别的超级工程,哪有吃饭先给钱的?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蒸汽朋克】最新更新章节〖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们什么都不缺,就缺个方式方法〗地址https://wap.67x9.com/4/4091/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