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不长记性,竟重蹈关门打狗覆辙(1/2)

v赵构能大概知道些调兵的情况。

梁师成不仅调动了南衙禁军,还将拱卫临安的五州禁军都调用了。

这边刚调兵,那边的海岸线就出事。

结果海岸线的危险还没平息,歙州又出事。

这说明什么?

他猜测,梁师成本来是调兵向东去镇压反叛的,结果因为海岸线突遭危险,又将大部禁军调遣去戍守海岸。

调虎离山?

可是叛军跟海岸线,又是如何相互联络的?

“求您让我见见陛下吧!歙州的澎湖县已沦陷!再不调兵驰援,整个歙州都要被叛军攻陷了!”

“嘘……”

内殿殿外,隐约传来一声意图求见的话音。

赵构刚起身主动走出殿外,殿外却空无一人。

仿佛刚才听见的是幻听。

……

江南沿岸,绵延千余里的火光,熊熊燃烧了五个日夜,火势仍无衰退迹象。

岳鹏举站在船舱甲板上。

入夜之后,五日之限将至。

遥望着岸边的火光,以及火光之下隐约但密集的攒攒人影,岳鹏举都有点不想就这么撤兵了。

估计其他校尉也是。

时不时有小舟匆匆划过来,将其他校尉的蜡书递到岳鹏举手里。

【台州尝试抢滩二十次,皆遇大敌而退。】

【明州成功抢滩并深入陆地五里,遇约三十万敌军,因此而退。】

……

也就是说,其他十几位校尉都实操过抢滩登陆了。

似乎就岳鹏举还在顾虑区将张俊的处境,没有壮起胆子,尝试实操率部抢滩实战。

他只是担心自己冒进,会让本来就顶着巨大压力的上峰,真的被内阁贬职惩处。

张俊是他的伯乐,不能坑害伯乐,顾虑仅此而已,并非没有胆气。

既然吴玠和杨存中两位校尉,更亲近张俊。

他们都敢冒险实战抢滩了……

岳鹏举的内心蠢蠢欲动。

……

混乱的江南,到处都是烽火硝烟弥漫。

大批百姓因突发的战乱而紧急收拾家当,纷纷往荒山里钻。

不仅是百姓在惊恐逃亡,周边的州县官府也吓的不行。

有的朝临安逃跑躲避,有的则硬着头皮到处申请增加援军。

实在申请不到援军,就粗鲁的到处强抓壮丁来戍守官府。

城外的战乱祸患之下,城内的官府也在胡作非为。

一时间,几乎整个浙江道都陷入昏天暗地的混乱。

张清为了雪耻复仇,一口气冲入歙州后。

经一夜休整,次日天一亮,便毫无犹豫的率领三十万义军,朝着临安义无反顾的进发!

然而临安城早已森严戒备!

紧闭的城门楼之上,站着密密麻麻的持弓翊卫。

义军凭着人多势众而强势攻城,却在接近城门楼百米之时,就迎面被密密麻麻的箭矢密集攻击!

几番强攻都被翊卫轻易击退!

张清此行,虽称不上势在必得,但他就是想让狗贼赵构不得安生!

“来五万人跟我一道!绕行衢州!向东进入明州后!北上迂回围击临安!”

“赵三儿!你带五万人去袭扰江宁府!”

匆匆将三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后,张清率先率部向衢州进发!

然而张清根本不了解江南的驻军布局情况。

台州、明州因遭抢滩威胁,早前梁师成调集的百万大军,有至少五十万驻扎于明州、台州。

次日凌晨时分,张清鲁莽的率部来到明州时。

明州的西门因防守疏忽,他还以为是城内无人,便莽撞的率部直冲入城内!

趁着夜幕还没多亮,他惯例般将明州州府一通蛮横冲击洗劫。

就在他以为江南也不过如此时,他这才忽然嗅到东边飘来烧焦的气味。

“叛军已入城!关闭城门!”

突然间,张清的身后竟然传来如此口口相传的叫喊。

通讯不便之下,口口相传是基本的传信方式。

等他猛然意识到自己竟不长记性,竟步了宋江于信州的后尘时,为时已晚。

本就无任何训练,只凭人多势众行事的大军,瞬间被冲匮。

仅剩千员从开封带出来的乔装禁军,还在紧密的跟随着他。

不过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张清几度试图率部冲破重围,却屡屡落败。

面对不知几多但密密麻麻的临安禁军,张清几乎是被逼着快速边战边逃退。

连逃退的方向都无从得知。

张清能意识到自己是在被临安禁军有计划的逼退,绝望已起,却必须压制住,以免动摇了本就不多的军心。

战到脱力,甚至连逃退的力气都要耗尽之时,张清这才瞧见远处竟然燃着绵延的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刑提官】最新更新章节〖第262章 不长记性,竟重蹈关门打狗覆辙〗地址https://wap.67x9.com/384/384568/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