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大宋日报发行,觉醒民智!(1/2)

陈东不敢苟同的反驳道:

“我是买得起,但那些劳工和农户舍得花百钱买纸么?”

“百钱,都够买两斤盐了。”

二人一通相互笑骂,欧阳澈嘲笑他比自己还抠门。

陈东则反驳称作为国子监监直,理所应当去解决这个问题。

二人相携来到学院门口,大幅的征稿布告已张贴在宣传栏里。

来围观之人规模众多,但围观者都不是学院的学子。

而是太学监的太学生。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乡野出身的泥腿子,也配以文谋生?”

“就是能写出来,怕也是一堆狗屎!”

“附议!”

“既然这报局是州府设立的,只称所有人都可投稿,吾等太学生,自然当仁不让了。”

太学生们在布告栏出满脸嫌弃的非议了一会儿,达成决定投稿的共识后。

他们可算有点儿正事做了。

纷纷回到太学监或自己家里,闷头构思文章。

次日,雕版排列印刷后、再批量裁切的两面四版《大宋日报》,正式发行。

一份一文钱,便宜的超乎想象。

《日报》一面世发行,瞬间催生了一个新行业——

卖报童。

巳正才正式上课的学院学童们,在教书先生的带领下前往报局。

秉持着自愿原则,谁愿意卖报挣钱的,可以以一文钱两份的价格“进货”。

进货后,趁着上课前的一个时辰的闲暇,四散到各个地方去兜售报纸。

报纸这个新奇玩意儿,因着新奇而迅速卖光。

头一天只刊印了两万份,几乎连学院的门都没出,就被一抢而空。

却见报纸上,刊登的绝大部分文章,都是太学生们投的稿。

初时内容还算正常,无非是三纲六纪、道德仁义之类的论述。

只是学院不教三纲六纪和四书五经,寻常百姓看不懂,却也能被太学生的文采大为震撼。

报纸翻到最后一版,内容赫然变成了措辞激烈的抨击。

某匿名作者,以三纲六纪为基准,大肆抨击学院竟然大规模收容学子,连身份都不鉴别。

其中不知有多少是罪犯的后代,甚至本来就是罪犯。

又大肆抨击学院不遵礼教,男女混迹同吃同学,简直不知廉耻。

这样的非议,在黄州的读书人之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網

原本和谐的同窗情谊,也变得刻意保持距离,以免被人非议是不知廉耻。

纵然不少人都觉得其实没什么,只是正常的交流。

但架不住会害怕廉耻的帽子被扣到自己头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没权没势没背景的平民的自保办法。

……

开封,内阁会议上的成员们,终于不犯困了,而是目光锐利的纷纷看向包小天。

以鹿可镰为主,对包小天发起激烈的斥责,斥责他推行报局的做法太过激进。

其实引发这种只影响思想、不影响局势的民间动荡,属他的意料之中。

鼓励女子平等入学,引发士族们的抨击是意料之中。

也能猜到或许不少女子会在压力之下,放弃求学的追求。

抨击也分有效跟无效两种。

内阁对他发起的抨击,就属于无效抨击。

次日一早,报局顶着无形的巨大压力,按时将日报散给报童。

日报的销售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奉命刊发出来的三万份,比昨天更快的销售一空。

却见日报的首版上,赫然刊登着包小天以左相的身份,亲自撰写的文章。

大意主要是将《妇孺律》广而告之之余,以严正的言辞告诫般表态——

违反《妇孺律》者,最高处以极刑。

而以所谓礼教欺压侮辱女子,使女子遭遇不公等行径,亦属于犯罪。

轻者将被处以耕种屯田的半年到三年不等的刑罚。

重者可被判处十年以上牢狱处罚。

身负前科又同为士族出身者,将被革除士族名号,并以日报公示。

太学生那帮以士族出身为傲者,看到这篇文章时,只有敢怒不敢言的份儿。

叫他们去种地是不可能的,牢狱更不可能。

而士族身份更是他们最珍惜的名号,这是他们跟平民的区别的象征。

是他们贵族地位的象征。

谁敢拿自己的士族身份开玩笑?

纵然气怒,但太学生们再不敢知法犯法。

然而日报引发的动荡,虽然在太学生那边暂时平息了。

但在黄州知州梁庆路这边,还没完。

匿名刊登抨击文章者,因受匿名保护,他不能抓。

但还有别的大胆太学生,并没有匿名。

梁庆路下达地方事令给黄州大理寺,大理寺司直迅速查出文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刑提官】最新更新章节〖第249章 大宋日报发行,觉醒民智!〗地址https://wap.67x9.com/384/38456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