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纳妾违法?(1/2)
而扬州知州吴忠也不是吃素的,他早已料到地方大户会闹事。
便故意任由他们闹,闹大了刚好一网打尽。
见惯了旧朝的软糯懦弱的张俊,初见这一幕时竟是满心的惊奇。
许久才反应过来,如此处置才是正确的做法。
他问询吴忠打算如何处置这些人,吴忠告诉他,他是科举入仕,在科举被废的那些年里,吃尽了苦头。
更吃尽了地方大户肆意控制物价的苦头,对地方大户,他自然是嫉恶如仇。
吴忠的手段雷利风行,依律没收查抄所有地方大户的田产,收为州府屯田,一时间,扬州一片干净。
就在张俊佩服吴忠的稳准狠手段、以为扬州能成为一片净土时。
州府外头却来了一大批击鼓鸣冤的大户家的佃农。
因州府武力抄没大户田产,导致他们这些佃户无田可种,更没有谋生的路子。
这才过来击鼓鸣冤,请求官府给条生路。
幸好吴忠早有对策,他派人统计扬州所有佃户后,依照朝中安置令,向他们每户发放三千钱安置金。
又以雇用的形式,雇用他们耕种州府屯田,每月发放三千钱月奉,且收成后的收成与他们五五分成。
耕种屯田两年后,则屯田的耕种权归私,但禁止买卖农田。
户主逝则收归公有,新户可到官府登记领取户口本后,重领均田,每户五亩。
一切都是按内阁政令履行,不差分毫。
跟随吴忠共事多日的张俊,被朝中新政惊艳到了——
这样就能避免土地迟早被大户陆续兼并,是避免农户失去田产的彻底有效的举措。
他更佩服吴忠的为官做派,每每朝中有政令下达,吴忠都会立刻将政令履实下去。
诸如公粮令、公盐令、公养令、公学令等等。
回过神来,张俊看向长江南岸。
听闻对岸的赵构因着这两年风平浪静,所以将行宫迁至江宁府了。
因此,扬州和江宁府,不过是隔江互望,迁都的隔江对峙意味很明显。
除了对对岸平民的怜悯之心未变之外,张俊内心对推翻赵构的急躁早就消散了。
他知道朝中一定有长远计划,只是……
两年了。
不知长江南岸,有多少百姓在这两年里蒙冤丧命。
“哎。”
不知不觉,一声叹息脱口而出。
副将杨存中悄声走来,脸上带着淡然的笑容:
“怎么又唉声叹气的。”
张俊闻声抬眼,看了一眼他脸上的淡然,便又面无表情的收回视线。
“幸好两年前,我追随你来了北岸,不然,不知今时今日的你我,又在做甚。”杨存中平静的说道。
张俊没说话,他在这儿耐心的履职、等待,想要做的只有推翻赵构这一件事。
但朝中一直不授权给他,包小天收到他的事牒时,倒是每次都回复,只是每次回复,都是让他按兵不动。
见张俊一直不说话,杨存中有点尴尬的又笑着说道:
“将军,你没发现么,其中朝中的准备工作,一直在做。”
“咱们扬州已被归入南部战区的扬州分区,战区是何意?肯定是作战的战区呀。”
“而‘南部’的敌人是谁?那自然是南边!”
杨存中刻意的多话起来,只为给作为他的好兄弟好同僚好上峰的张俊,开解开解郁闷。
“您的官职也从扬州路军总管,改成了扬州分区区将,这说明推翻赵构是朝中迟早要做的事儿!”
其实这些,不必杨存中给他解释,他也能了解到。
只是眼看着江北百姓越来越富强,而江南百姓仍在受苦受难。
他实在放不下还在受苦的江南百姓。
“杨副将,”张俊终于开腔,但同时却将手伸到自己的腰间,摘下自己的兵符递给杨存中:
“我想去朝中见见包相,跟包相当面聊聊。”
“我离开的这段时间,你代职总领全军,定要好好配合吴知州行事。”
“啊?”杨存中惊诧中,手里已经塞进那块兵符。
再抬眼时,张俊已经毅然决然的朝马厩走去。
“喂!你不是给包相发上疏了?发上疏不就行了?何必自己奔波呢?”
话音的尾声,因张俊早已走远而没被张俊听到。
杨存中略有无奈的嘀咕道:
“奔波了又有何用……”
……
内阁议事殿内,安静了一个多时辰后,忽然就一片嘈杂的吵架声。
张俊出示官符被放行入宫后,刚来到议事殿门外,就听到里面吵作一团。
“什么禁纳妾!三纲六纪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乃我等儒家文儒的传统!也是民间普遍惯行!”
“一夫一妻已然足矣!”
包小天提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刑提官】最新更新章节〖第223章 纳妾违法?〗地址https://wap.67x9.com/384/38456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