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百年耻辱(1/4)
时间到了一八九七年,清王朝的局势是越发溃烂,老百姓的日子是越发艰难,各地每年冬天逃荒进京的人,是一年比一年多。>
大街上的流民乞丐大多骨瘦如柴瘦,衣不蔽体,满大街都是,人流的增多,这到形成一种畸形的繁荣,各种集市热闹无比,卖艺卖身的,做点小本生意的,挑街走巷的货郎也多了起来。>
各地的官老爷收的赋税,一年比一年重,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小地主,家里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各地的田赋、矿税、盐课、茶税及各种工商杂税,甚至采用借税、厘金、义谷等手段横征暴敛层出不穷,王朝危在旦夕。>
没办法,清王朝欠款太多了,八旗子弟又多,养那些饭桶,也要粮食和银两,各国列强又虎视眈眈,上层盯上老百姓的口袋,列强盯上清廷的口袋,一环接一环。>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清王朝的国门是彻底打开了,全国各地的口岸就建了几十个,这些口岸,基本都控制在列强手上,把清廷的白银和其他原料运回国,再从国外运送破烂玩意卖给清廷,这一套他们玩了几百年了。>
去年清廷开始筹借第二期对小倭子的赔款,如同争抢交配权似的,各国列强争先恐后要求清廷必须向他们借款,其中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大英帝国宣称,如果清廷不向英国借款,大英帝国的军舰开到清廷家门口,不惜动用武力,让清廷来借钱。>
这些列强为啥这么热情借钱给清廷?>
原因很简单,就拿借英国的钱为例,清廷借一亿白银,到手只能有九千四百万两,剩下的六百万两是手续费,另外利息五厘,分三十六年还清,不得提前还,当然,你借钱,总得有担保的东西是吧?>
没事,英国已经为清廷想好了,那这三十六年的借款时间内,你们的海关税收就当保证金吧,为了怕你清廷赖账,你们清廷的海关就交给我们大英帝国管理吧。>
就这样,清廷的海关行政权落到英国手上了,清廷的海关总税务司就是英国人,从一八六三年到一九零九年,控制了华夏海关半个世纪之久。>
后世互联网那些高利贷应该就是借鉴祖师爷的,资本家的传统嘛!>
去年借英国的钱,英国要了海关税收,前年借了俄国的钱,俄国开的条件更黑,更阴险,不但侵占了大量华夏国土,还要求修建一条贯穿东北的铁路,俄国对东北的野心,那是刘瞎子都能看清,可恰恰清廷看不清。>
或许就算看得清,也无力改变现状,清王朝如今已经对列强跪下唱征服,如同一个张开大腿的表子,谁都可以上那种。>
只从甲午战争后,小倭子狠狠抽了清王朝耳光后,其他列强已经彻底不把清廷放在眼里了。>
一八九七年,列强已经肆无忌惮,正月,英国要求清廷,承认大英帝国取得缅甸的管辖权。>
以后你这个小弟就跟我了,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你小弟的地盘也是我的了,以后这里就是英属缅甸了。>
而英国这种霸道行为,让德国也不甘示弱,直接派军舰占领胶州湾,强签九十九年的租约合同,并且德国还很不要脸地表示,两国友谊基础扎实,只租你九十九年,留一年给你,算给你面子了,虽然说是租,可整个合约中,没看到租金半个字,你和我谈租金?>
我和你谈友谊,你和我谈租金?我还要不要面子了?>
实际上,德国之所以要租胶州湾,因为这里可以直接从华夏华北产区的棉花、煤炭、铁矿等原材料通过铁路转运到海洋上供给德国。>
而且胶州湾是华夏为数不多的天然良港,这里完全可以停靠大型军舰,以后如果要运兵到华夏,这里就是最佳的登陆点,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小倭子直接从德国手上抢走胶州湾,都他妈不是好东西。>
德国强占胶州湾,的确也引起了国人的愤慨,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的戊戌变法,可惜如今的清王朝已经是一个破烂货,还有老妖婆在背后搞幺蛾子,清廷是真扶不起来了。>
相对于清王朝的溃烂,白景琦的白氏制药公司发展迅速,从一八九五年,白景琦接手白家后,一八九六年,白氏制药成立建立三个制药生产基地,分别在吉林,太原,建立新的分部。>
有了成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各种药品都能大量生产,成本也随之下降,白家的药品,从来都是品质的保证,疗效好,价格也不贵,从前一些偏方治疗一次需要几百两,还得请大夫天天上门问诊,现在有了说明书,对症下药,轻松简便。>
从前百草厅的药,都是自产自销,必须得百草厅才能买到,而现在,都是靠批发为主,全国各地的药房直接花银子,就可以直接从各省销售点购买成批的白氏制药生产的药品,这种现代销售模式,第一次出现在清朝。>
当然,这个年代走南闯北,可不容易,为了铺设这些销售点,白景琦同时成立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诸天从情满四合院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七章 百年耻辱〗地址https://wap.67x9.com/208/20805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