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两虎相争(1/2)

王曾看了一眼刘太后的眼神,心里便都已经明白,此番这刘太后定然想趁机发难,借仁宗之事,大势把保皇党们一网打尽。这仁宗只是名义上的儿子,却并非刘太后所生,不疼爱很正常。再者,一个人倘若尝过权利的滋味,要他舍弃权利,那也是万万不能的。

“回太后,依微臣之见,不如召此案人员俱此,问个明白,也好还天下一个公道,让天下也明白,陛下乃在今世圣主,定然不能枉杀一个好人。”王曾此言一出,其他大臣立马附合。

刘太后杏眼一眯,立刻明白这王曾是何打算,看你的这话,字字带陛下,莫非哀家就处理国家不行,非得陛下?

明白了王曾心里的刘太后,怒目圆睁,“你什么!难不成,皇帝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我还得看着欺负皇儿的人逍遥法外?莫非这大宋朝,倒让那些民作主?这天下竟不是赵家天下?”

“太后,你言重了,微臣绝没有这个意思。只是,百官处理案件,尚许一个证据,到了官家这,难不成还不要证据?”

“皇儿直挺挺地躺在这里,作不得证?开封府尹的话不能算数?哀家的十三弟,皇儿的十三叔的话也不得算数?”

王曾听着刘太后一连的问话,却也并不着急,而是慢条梳理道:“太后,他们的话定然算数。”

“那便行了,让他们把那些人犯的名字,一一报于哀家,哀家好好审理此案,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凡跟此案有关人员,一个也不放过,从重从严处理!”这话时,刘太后重重地气息,把那薄如蝉翼的帘子也给振动了。

“回太后,这些十恶不赦的暴徒自然要处理,如太后所言,必然是从严从重处理。但,这个案子,自然不敢麻烦太后你来处理。微臣以为,此案得交于刑部会同大理寺一同处理较为妥当。”

“王相公此言差矣,此案关乎国本,若交于大理寺同刑部,只怕这些人为了草草结案,而不敢把本案重要人犯抓拿归案。本官以为,还是交于太后处理妥当。”见王曾意欲话,这话的一名白发老头,抚了抚胡子,

继续道:“王相公莫过于着急,请听本官讲讲个中道理。此案中,被打的是官家,此事若传于乡里,只怕这官家的脸面难保,于国于民皆不利,此为其一。

其二,太后乃当国当家之人,若得太后出面,这天下有何人敢不阵述实情,还事情本来面目?王相公,你觉得我的有理吗?”

这话是御史台中丞,他的本职工作便是进言,现如今已经是六十五岁高寿,开这个御史工作已经接近二十年时间,也算是一名老枪手。现在面对年纪轻轻地王曾,自然是有持无恐。

当官这些年,他可是悟出一个道理,谁当权就得听谁的,其他都是虚的。现如今,大宋王朝虽是这名十七岁少年打理,可实际掌舵的却还是刘太后。借刘太后的力,把现在的王相公打下来,自然是美事一桩。

王曾心里一笑,你们打什么主意,我还不清楚?便双手一抬,道:“回大人,微臣以为……”

“好了,王相公,我觉得王中丞此话在理。王中丞,待会,你把人带到偏殿候着,我亲自来问。那……没什么事,便退朝吧。”刘太后完这话,这身形已经起了半步。

“太后,臣以为,此事大大不妥!”王曾意识到,如果此事真如此处理,只怕这些保皇党们,个个不是死便是贬,只得再努力一把,坚决不可让太后如此审理。

刘太后听到王曾的话,心里老大不痛快,王相公想什么,她怎能不知道?“王大人,莫非你以为哀家会借题发挥不成?”

真没有想到,你竟然把心里话直接讲出来了。王曾心里为刘太后的愚笨,偷笑了一阵,朗声道:“太后,臣以为,倘若在偏殿中审理此案,便会落人口舌,我们皇家办事,只看感情,不论律法。莫不如,直接就在这殿中审理,这吴大人还在十三王岁也都是在的,也方便些。各位臣僚以为如何?”

看到领头人站出来了,保皇党们立刻站出来,道:“臣等附议王相公。”

“那众位卿家以为如何?”刘太后对着剩下的那四分之一的大臣问道。

这些人一部分是刘太后的支持者,自然立刻站出来,声援刘太后,反对王曾的提议,而这里的大部分其实还是骑墙派,根本就不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便都沉默在那里不动。

刘太后一看,声援自己的人并不多,只好无奈道:“既如此,那就依王相公所言!”刘太后心里暗念,以后一定得多培植一些可靠人员,想到这,刘太后没好气对吴明道:“吴明,赶紧的,把人名出来,我们也好悉数抓来。”

书芳苑内。第一次迟到的秦牧并没有受到管事们责怪,这主要得益于秦牧之前搞好的关系。甚至还有管事们,好像深有体会的拍了拍秦牧的肩膀,笑着:“年轻人,要注意身体。”“昨天晚上,你先出去,我就知道这里头定然有问题。”诸如此类的猜想。

秦牧则都是回报那美丽的笑容,并不答话,也不解释。他现在只想,回到自己的书间里,赶紧地把今天的任务处理好。这些人表面上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护花郎】最新更新章节〖第41章 两虎相争〗地址https://wap.67x9.com/2/249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