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打官腔(1/2)

存着这份念想,秦牧找到了李宗厚,李宗厚现在剿匪剿上瘾,而且通过秦牧之前的演练,这些禁军已经不再是之前那批看着有用,用起来还行的李家军了。而是已经从有用,变成好用,这打起匪类,那简直就如同一个成人跟婴儿玩闹一般,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秦牧话音刚落,李宗厚便摇了摇头,表示即便他出面,只怕也请不动他们。因为这些天,李宗厚带领自己的禁军去袭匪,可是没少见过这些有钱的主,他们哪一个不是京城里有关系有面子的人物,凭着你一个武官,你能怎么样?

是以,李宗厚建议此时应该等范将军到了后,再一起去拜访,如果有他出面,那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一些。秦牧心里想了想,也确实是的。秦牧心里,不由得有些感慨,若是这些西夏士兵重新袭边,那就好了,自己便可借着这次机会,好好地收收百姓的心,从而为己所用。

可是现在,只怕想做什么都很难。要知道,现在大宋可是有好几座城已经陷入西夏人的手中,这庆州城可是有不少眼睛盯着朝廷的态度和战时的情况呀,若是这庆州城也输了,那这些商人可是会直接倒向西夏。

对于他们而言,归谁不是一样的赚钱养家,花钱纳税吗?只是换了一个主子罢了。对于他们而言,虽是汉人,可是跟这些在西夏的党项人,因为生意的关系,许多习惯却更是相近,跟原在开封的大宋子民,那相差可远了去了。相比较而言,他们对于党项人可是比对官家有好感多了。

他们现在不敢靠过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吃不准朝廷的实力。他们担心,一但靠过去,若是朝廷输了也就罢了,若是赢了,那他们可就惨了。不但家里的钱粮保不住了,只怕全家老的性命也是保不住的。更何况,这李宗厚一来,便很是显了一番手脚,他们则更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给李宗厚面子,那就太没有必要了。你们都是流水的将,哪个会在这里长住?管你是谁,反正也管不了我,我为什么要买给你面子?所以,李宗厚请不动他们,那是很正常的。

而如果范希文(范仲淹)将军到了,那结果就不一样了,他是此地的统制,有权利支配地方,若他们敢不给面子,范仲淹完全可以别出取缔他们的铺子,让他们失去财源。即便不会摘了铺子,只要范仲淹想做,只需一个动作,也够他们喝一壶的,这个他们自然知晓。

听李宗厚的这么诚恳,也不像话,秦牧也就只好相信了。可是即便如此,秦牧还是知道,现在这些人若真的不动,只怕真的会成祸害。是以,秦牧在等待着范仲淹到来的日子里,也没有闲着,很是躲在房间看着王二柱还有燕老九等人的信息,然后加以分析,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论。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只用三天时间,范仲淹便带着人马来到庆州,此次出兵,为求稳赢,朝廷动用了十五万的兵力。当然,这只是从京城这边赶过来的,如果加上像李宗厚这样,周边的兵力,动员人数绝对三十万以上。

其实出动这么多人,国家很是费钱。大宋朝廷,百姓有钱,百官更有钱,而没钱的是谁?是朝廷,是国家,因为宋朝采取的政策是藏富于民,结果自己便很穷了。

而这些当兵的,为国家牺牲,吃的自然要好,上战场的马儿虽不多,可也得吃草呀。再加上物资的损耗,用日用千金这一,绝对不带任何夸张的成分在。

所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能不打仗,那就尽量不打仗,如果实在不行,一定要打,那就选择速战速决。若真不能速战速决,那就一定要采敌人之粮。

所谓,运送一粮,耗费一两银,这是很正常的。无论是人运,还是马运,都得吃粮,而粮食在路上又会有损耗,那成本就大了。如果你从敌人那边取粮,不但节省了运粮的成本,而且在时间上也更能稳定军心。

而对方呢?那可就惨了,自己的粮食被夺,花了重金运来的粮食,结果被你拿走了,再运一次粮,不但费钱而且费时间,更重要的对方的士兵因为粮出了问题,军心定然有所松动。

增己之势,却彼之力,如此好的事情,当然大家伙都想做,至于谁能做得成,那就看实力去了。

是以,范仲淹一到庆州,直接找庆州知州要粮,立刻把兵马驻下。他虽急于同西夏一战,那几座被敌方占领的州县虽然就放在那里,但是范仲淹却并不是那种鲁莽之人,他一边操练兵马,一边派出细作打探消息。

而秦牧呢,范仲淹还没有入城,他便候在他的帅府里去了,结果直到晚上,才把这个范仲淹给等到。因为他已经带领着兵马作前期工作去了,见秦牧候在偏厅里,很是奇怪。

范仲淹是见过秦牧的,也知道这是官家临时按给自己的一个名为向导,实则监军的人物,自也不敢轻视,只是心里头隐隐有些不喜罢了。可是,现在人家都在你家里等着了,他自然得好好招呼一下。

其实,将领作战,除非远程奔袭,一般情况都是可以住在府里头的,在边境的城池里都是修建了将军府的,在府里不但有下人,而且还考虑到行军一般不可带妻妾,所以,很是贴心安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护花郎】最新更新章节〖第152章 打官腔〗地址https://wap.67x9.com/2/249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