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赵祯加入(1/2)

皇宫内,仁宗赵祯急急赶着路,身后的太监不由得心慌不已,他是春阳吩咐下来照顾仁宗起居的李子。虽年轻偏,可毕竟有春阳这个师傅在前边引着路,带着势,这底下的太监宫女们,对于他还是会礼仁三分的。

现在李子看到仁宗走的这么快,担心仁宗会磕着碰着,连忙一挥手,一众太监便跟着李子身后,紧紧随着仁宗。仁宗是天子,虽然是十八岁的伙子,可他毕竟是官家,这些太监虽然心里头担心,可也没有哪个人真的会让官家慢,或是让他停下来,因为在仁宗心里,他们的份量还不够。

如果春阳在这里,或许有这个面子,有这个实力。

仁宗急冲冲得来到慈明殿,殿中之物,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管他多么富丽堂华,他自然不为心动。在仁宗到达慈明殿范围时,早已经有人高声通报,是以,当仁宗走向殿中,刘太后已经端坐于秀塌之上。仁宗而来后,先是参拜一回,便坐到刘太后旁边。

刘太后虽已成为了太后,其实并非赵祯的生母,只是因为先皇在原先的王皇后过世后,立了这刘氏为后。这仁宗一登基,这民间还有以嫡母为大,让原来的刘皇后,升级为刘太后,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一开始,太子年少,刚好开始登基时,也就十三岁的伙子,搁现在也就读初中的年纪。突然之间交一个这么一大国给他,还得好好处理了,真宗走的时候,也知道这有些强人所难了,真宗也知道就自己治下的这些大臣们,哪个都不省油的灯。

所以,他和老人家走的时候,为了让这个儿子能免顺利接位,而且还能当得长久,便让刘皇后,也就是后来的刘太后垂帘听政,然后派了一些大臣们一同辅助,这其中便有王曾。

一开始刘太后这人,是不太想管理朝政的,因为不但得花不少的时间去处理奏折,而且还得时不时去想想如何处理国家大事。交给皇上处理的事情,有哪一件是了的?

刘太后对于这样了的事情很烦,很不想去。她本来是想想,当当票友来着,可是没有想到,当她真正触碰到权力这个东西后,她发现她已经不能收手了。创她已经从一个票友,真正升格为老戏骨,梁柱了。

现在看到仁宗是越长越大,有许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了,她便开始恐慌了。她担心,如果自己退居幕后,回到深宫里去,自己是乎永远无法掌控天下。一但这样子的事情发生了,自己怎么办?

能不能想做什么做什么?自己刘家人是不是想怎么就怎么样?自己这个不是亲生的皇帝儿子,会不会像自己一样对待自己的家人?

刘太后也想着学学唐朝的武则天,可是这姑娘稍微一盘算,便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可是比后世那个不知天高地厚,自己本就是一村姑,非得学人家治理国家,弄得国不成国,百姓家无为家为。最终,让整个中国过将近两百年的苦日了。

现在刘太后的想法,那就是尽量延迟仁宗亲自掌权,即便他现在已经十八岁了。现在仁宗要做的,那便在坐在龙椅上,大事还得交于自己决定。她相信只要自己坐在帘子后面,这个天下还是自己作主,自己的那些刘氏家人,就可以衣食无忧。

现在看到仁宗来自己,而且似乎有什么话讲,便有些好奇的问道:“皇儿,你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仁宗在外面快速来到慈心殿时,已经想了很多开场白,可是没有想到,这刘太后倒直接开口了。他也只好临场发挥,把那些开场白全都丢了,把身子转向刘太后道“母后,听你抓住一个矫诏的罪人,而且现在已经关到刑部来了?”

刘太后抓起桌上的一粒御新做的糕,放到嘴里。这糕入口即化,刘太后咽下后,又抓起一块,并没有放到嘴里,而是对仁宗道:“皇儿,想不到你消息很灵通呀。怎么了,对于这个案子,你有什么看法?”

“案子未明,事实未清,皇儿不好讲。”仁宗可不敢讲自己的所思所想,若是让太后知晓这人便是自己的想要争取之人,那不定,在此人还没有成才之时,便已经拔去其势,成为无力可用的弃子。

“皇儿,现在知道先听后明,母后心里也稍加安慰。前不久,刑部确实接上这么一个案子。”

“真的呀?皇儿还以为这是假的,想不到在朕的治下,竟然还有如此无法无天,胆大妄为之人。皇儿倒有了兴趣,倒想见见此人。”

仁宗话还没完,刘太后便急着道:“皇儿,你是想着把这个案子揽过来自己审?皇儿呀,你是九王之尊,得立威,若所有案子都得你过问,何以立威?母后现在还有一口气在,自然不会让皇儿冒出大险,若是案子出现什么错误,天下何以观君?

皇儿呀,母后这也是为了你好呀。到哪天,母后真的不能动了,这江山还不是得交到你手上,你现在好好学着。若哪母后做错了,待母后走后,你得好好记住教训,知道吗?”

仁宗一听,顿时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等你哪天不在了,朕还有几天蹦头?当然,这种话自然不能于刘太后听的。是以仁宗带着一股子感激的道:“谢太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护花郎】最新更新章节〖第105章 赵祯加入〗地址https://wap.67x9.com/2/2492/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