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舆论炒作政策的实施(3/3)

知道其他人怎么样了?”站在昇平桥桥上,看着已经融入人流中的三兔子两人,吴亮呼了口气,喃喃自语。

当初皇帝交给他的秘密任务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把京城里的混混都用钱搜罗到一起,让他们到处去耍嘴皮子,见人就夸皇帝好,称赞皇帝圣明;识字的则让他们去说书,虽然说话粗糙了点,却更容易和那些不识字的百姓们打成一片,重要的是要慢慢的在百姓心里头灌注当今天子是个最好皇帝的思想。

如今第一个任务已经正式开始,吴亮需要做的就只是最后核查一下。

让吴亮难办的是第二个任务:皇帝要他秘密前往北平。

去北平做的事很简单,跟在京城里做的一样。但吴亮心里明白,自己此去北平,必定是危险重重,否则皇帝也不会这般慎重其事的派自己秘密前往。

朝野的士大夫知识分子是社会舆论的最主要组成群体,也是社会舆论的喉舌,李修远想通过他们来掌控社会舆论,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李修远索性绕过这道坎直接在民间制造舆论。

封建时代与后世在民间的一个很大区别在于,封建时代民间有说书这个特殊行业的存在,而大部分不识字的平民百姓们则都是通过听书来了解社会状况的,因此李修远打算控制说书这个行业来主导社会最底层的民间舆论。

同时,李修远还打算在最短时间内组建一个由皇帝和朝廷同时控制的专设机构——新闻总署,全国大量发行‘官报’,其内容包括:皇帝起居言行(不包括内廷**),中央大员起居言行,朝廷的政策法令、全国省府级政府每两月一次的政绩通报、官吏的升黜任免以及优秀官员和腐败官员的全国通报、还有每月一次的民间专版。

如此一来,便可将中央到各级政府以及民间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相对完整完善的新闻监督机制,促使整个大明朝廷的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半透明化,同时整个社会也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而且皇帝和朝廷在对‘官报’的控制权上采取1:1的分配比例原则,既让朝廷可对皇帝形成监督,又不至于使皇帝完全失去对社会舆论的控制。

而在创办中央‘官报’的同时,也在省、府、州、县开办由新闻总署垂直管理的各级报社,并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朝廷专设机构的监督下,除不实报道及敏感问题不许刊登外,允许民间一定的言论自由。

“新闻监督,说来容易做来难啊。”李修远放下笔,看着桌上满满写了一页的关于报纸的一系列初步构思,神色凝重的说道。

一时的控制容易,难就难在长久维持这样的机制。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万年不变的真理,哪怕李修远现在规定的各种制度能使朱家朝廷维持千年,终究会有被取代的一天。尤其是李修远本身就后来人,清楚的知道封建制度必定要被新的更先进的制度所取缔。

“走一步看一步吧。”李修远颓然的叹了口气,对未来思考的越长远,他就越感觉到自己个人在面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时的无力和挫败感,“只要能长久的让中国处于世界超级帝国的地位,永不受外国欺凌,我李修远就算的上是没白来明朝一趟了,也不辜负我身体里流淌着的炎黄子孙的血液。”

“启奏陛下,《天工开物》已经校正完毕,正式印刷成本了。”方孝孺手中捧着两本还散发着淡淡墨味的崭新新书走到李修远跟前,黑眼圈的双眸中跳动着炽热的火焰,下巴胡茬也一抖一抖的颤动着。,

他虽自幼读圣贤书,却不似一般儒生的迂腐和顽固不化,对于政教养民这一政策极为看重,因此历史上朱允炆执政的四年时间里,各项改革措施基本都是由方孝孺掌握和控制,并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如今方孝孺亲眼见证了一部伟大巨作的产生,心中兴奋喜悦之情自是毫不掩饰的表达在脸上,因此第一本刚印刷成册,他就立马带着书赶过来启奏了,与平日里云淡风轻淡定自如的方孝孺相比可谓差之甚远。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带着超脑回明朝】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九章 舆论炒作政策的实施〗地址https://wap.67x9.com/179/1799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