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舆论炒作政策的实施(1/3)

六月十八日,仅仅一天的时间,生活在应天城(朱元璋即位后已改称南京,但保留了应天的称呼。)中的百姓们忽然察觉到了某种异样,他们惊讶的发现,原本历来只粘贴于皇宫宫门外的朝廷邸报竟然生平第一次在民间大量发行了。

整座都城的大街小巷里到处充斥着邸报的踪影,几乎每步行百米,就可看见在某面墙上粘帖着一张邸报,三五成群的人们围在粘帖着邸报的墙边,指着邸报中的内容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纷纷。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显得那么惊奇、讶异和疑惑,甚至是不敢置信。

尽管烈日当空,燥热难堪,空气也显得那么干涩枯燥,却丝毫抵挡不住人们对新鲜事物好奇的高涨热情,就连平日热闹无比的茶楼上,那些常常靠讲故事赚点小钱的说书先生们,也全部不约而同的把话题围绕在了朝廷忽然大量发行的邸报与四处张贴着的榜文上。

“朕忧民之心,上天垂怜,昨夜于梦中得神明启示:是年六月中旬之后,将有水旱之灾降于以下诸省之府、州、县等,洪涝之害者有广西西江、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和广东北江等,干旱之灾者则有山东东昌、河南南阳、山西汾州、陕西临洮。虽非洪涝大旱之灾,却是人命攸关之所在。故朕今日特下此诏,由工、户、兵三部共掌今年防灾救民之事,以户部为首,工、兵二部辅之,乃至全国各承宣布政使司……”

在昇平桥旁的一座名叫‘松风阁’的茶楼上,一名年约四十,身穿一身儒衫的先生正站在茶楼二层的中央,一手捧着一张邸报,一手上下飞舞着将邸报上的内容用他那抑扬顿挫的语调大声宣读出来。在他的四周,早已被好奇心高涨的人流围的水泄不通,就连端茶倒水的小二们也手提茶壶全神贯注的听着。

“各位看官,都听好咯,这是皇上在六天前,也就是六月十三日那一天给朝廷工部、户部和兵部同时下的圣旨。圣旨上说,皇上一直在担心着咱们老百姓,所以感动了上天。在六月十二日那天晚上,圣上睡觉的时候,天上的神仙们给皇上托了个梦,说是在六月十五号之后,在广西西江、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和广东北江会有洪涝之灾,而在山东东昌、河南南阳、山西汾州、陕西临洮则有干旱之灾。”

说到这里,那说书先生顿了顿,拿起桌上的一杯茶大大喝了一口,然后目光在场上众人的脸上都一一扫视了一遍,见他们个个都已瞪大双眼直勾勾盯着自己,心里不由很是兴奋激动,他活了这么多年岁数,还从没被这么多人包围过。因此他抖了抖手上的邸报,精神振奋的继续给这些大部分不识字的老百姓翻译解释。

“皇上说,这些天灾虽然都不会太严重,但却关系着咱们老百姓的死活,所以皇上就下令,让朝廷里的那些大官们派人去这些地方做好防灾和救治灾民的工作(工作一词在汉唐时期已经出现)。”

“在这下面,皇上还特别注明了这些地方发生洪涝干旱的具体时间,你们都听清楚了啊:六月十八日,江西鄱阳湖县有水灾;六月二十七日,广西西江县水灾,六月二十八日湖南洞庭湖县水灾;七月十二日广东北江县水灾。七月六日山东东昌县旱灾;七月十一日,河南南阳县旱灾;七月十二日山西汾州县旱灾;七月十六日陕西临洮县旱灾。”

说书先生解释到此,便又停了下来,似笑非笑的看着茶楼里的上百号听众,笑眯眯的问道:“诸位,你们说,皇上说的这些是真的还是假的?”

“哪能是真的呀?今天才六月十九呢,皇上都说到七月十六去了,那不是乱沓么?”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起哄开来,愣是没一人说相信的。很显然,大家都认为这个扯的太玄乎了,想信都信不了。

“豁是滴!你少拿我们咂咪,我们要是知道了,还上你这听书干么丝?别喳唬喳唬的,赶紧说。”一个穿着无袖粗布衫的中年汉子一拍桌案,扬着头,语气很不满的催促道。

这是一口地地道道的南京方言,‘豁是滴’语气助词,表示不满;砸咪,开心;干么丝,干什么;喳唬,罗嗦。

(话说,这南京方言御笔写起来累,各位书友们看着也累,要是翻译的话,说不定还被人认为是御笔凑字数,所以御笔打算以后还是用平常的普通话代替方言。如果诸位有什么意见的话,可以在书评区提出来。)

那大汉子毛毛躁躁的一催促,大伙也立刻起哄附和。说书先生却仍是一脸淡定的微笑着看热闹,还不紧不慢的又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瞧你那二五兮兮的洋盘样!刷括点。”有人对说书先生显摆吊胃口的样子感到很不满,便一边拍桌子一边叽叽喳喳的叫嚎道。这句话的意思:瞧你那神经兮兮的得意样!干脆利落点!后面一句加重语气,意为催促。

“大伙儿别急啊,待我慢慢说来,”说书先生也怕自己惹了众怒,轻轻咳了两声,拿起邸报继续念,

“大伙耳朵竖好咯,接下来我要说的可是江西鄱阳县县令李云正给皇上的奏本。他是这么说的:我是江西鄱阳县县令李云正,在六月十四日接到皇上的圣旨后,就立刻依照圣旨,命县里百姓和百户所的士兵们一起连夜重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带着超脑回明朝】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九章 舆论炒作政策的实施〗地址https://wap.67x9.com/179/1799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