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一章 逃逸(2/3)

在傍晚时分,太阳在天空中还留有最后一丝余晖时,蓝球联合政府军在抛洒完化学药剂不久之后,就幸运的得到了一场大雨的配合——不知道是否蓝球联合政府因为天气预报提前有所准备,还是本就如此巧合——这里本就是热带雨林性气候,湿热多雨。

当大雨覆盖整个布达柴维尔的时候,投放的粉末在雨水的冲刷下得到了迅速的溶解,与异物尸体和血肉发生化学反应,让城市边缘地带的城防士兵都闻到了一股蛋白质烧焦的恶臭,混杂着医院中浓烈的消毒水气味。

再之后,蓝球联合政府没有放过这个投放化学武器最佳时机,因为大雨的影响,可以减弱化学毒剂的有害飘散——这种有害飘散,当然对城市内的蓝球联合政府军而言。

于是,火炮阵地在雨天下一阵轰鸣,无数化学炮弹被精准的打到指定区域,高空轰炸机更是将一枚枚毒气罐直接抛下,几乎覆盖城市外围几十倍于布达柴维尔市区面积。

这些区域内是有大量异物的,虽然有热带雨林的高大树木遮挡,肉眼和无人机几乎都无法确定其中异物密度有多大,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外围已经被千万只异物重重包围,就算从高空向下扔几块砖头,都有可能砸死几只——根本不用瞄准。

至于效果,从主观角度同样无法计算,此时不可能有人知道有多少异物被杀死,有大多区域范围被影响…

不过,异物的反应马上给予了蓝球联合政府回应,因为在投放结束后十几分钟后,大地上再一次传来了异物群的齐声悲鸣,然后开展了一场新的城市攻坚战。

一场雨中的恶战不期而至,在布达柴维尔有所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打响,无数的照明弹升空,将整个雨夜的黑暗驱散,密密麻麻的异物疯狂的奔向城墙…

城市警报又一次在枪炮声中响起!

……

此时的乔飞无暇顾及城市警报,因为在他微视功能的视野下,终于发现了黑色微粒的变化,正在聚精会神的进行观察。

被放弃的黑液细胞此时已经消耗殆尽,在免疫细胞清除了绝大部分的黑色微粒后,黑色微粒仍然没有组织反击,因为在免疫军团的强大战力下,几乎一切的反抗都是徒劳…

此时的样本身体似乎在逐渐的恢复正常,强烈炎症反应带来的高烧正在逐步退去,分散在身体各处的黑色微粒以一种出其不意的形式,终于逃避敌人的追杀——它们进入了人体的细胞之中!

这并不是融合,也不是吞噬,而是被人体细胞吞噬,黑色微粒穿透了人体细胞的细胞膜,仿佛成为了人体细胞中一个新的“细胞器”。

除了进入人体细胞的黑色微粒,其余的个体已经被淋巴细胞消灭的干干净净…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强大的免疫军团顿时失去了目标,在全身上下快速的游走,却再也找不到半个敌人…但是这些淋巴细胞并没有因此而解散,而是像巡逻的警卫一样,随着人体的循环伺机而动。

这个情况乔飞很熟悉,当一种抗原进入人体并被免疫军团消灭后,敌人的样貌将被记忆下来,如果下次再有入侵,不需要再有漫长的免疫应答过程,免疫军团会直接将这种外敌消灭——免疫系统是具有记忆功能的,也就是说,如果体内再出现黑色微粒,不会再出现最初的淋巴细胞激活过程,而是会直接发生战斗,将所有的黑色微粒清除。

此时的情况,已经到达目前微视功能的极限,乔飞无法看清黑色微粒进入细胞后做什么,只能将几枚被黑色微粒侵染的细胞进行染色标记,静静的等待这枚细胞发生的变化…当然,还有很多细胞也被黑色微粒侵染,只是数量太多,无法全部做上记号。

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又有机会注意一下免疫军团的动向,发现失去目标的“巡警”们似乎也注意到被黑色微粒感染的“市民”,在来回巡视的过程中,逐渐的聚集在“感染者”周围。

这个过程叫“免疫识别”,高中生物课本上将这一复杂的过程简单的用一句话概括——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通过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来确定被检查者是否为外来入侵者…

至于抗原决定簇,是由连续序列,也就是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大多存在于抗原物质的表面,少数存在于抗原物质内部——须经酶或其他方式处理后才暴露出来…这是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的身份标记。

当然,一个天然抗原物质可有多种和多个决定簇——抗原分子越大,决定簇的数目越多…

而此时的免疫军团,将被黑色微粒感染的细胞表面所有的蛋白质分子一一核查后,却发现它本身只是一个“正常”的人体细胞,是一个“良民”,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因为黑色微粒刚刚进入细胞之内,变化过程还没有开始,此时的黑色微粒应在是在刚刚进入细胞后的“潜伏”阶段——躲避免疫军团的追杀这么久,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安全的港湾,应该好好休整一下…看到此番情景的乔飞心中想到。

不过,这个现象同样符合当初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黑雾区域】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八一章 逃逸〗地址https://wap.67x9.com/170/17082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