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3/4)

工业标准,能满足大车轱辘和防水软管的标准就够了。

我正在想,

这时他们又推了一个车骨碌过来,不由笑了起来,这是典型木轮辐架加强铁片的折中设计,同样也被裹上一层厚胶皮,不过这层胶皮看起来,颜色暗淡班驳的多。

“对于军上要求能让胶凝固硬化的法子,我们试了很多材料,最后发现把硫磺熏透的麻丝,加到熬煮的胶汁里,再飞快抽出沥在轮毂上,反复大力拍打旋转,就变的又硬又韧。拿刀尖也很难戳到底,不过就是手艺有些麻烦。”

“但如果再加入地油渣(沥青),就会变软而滑弹。”

这不就是原始的硫化处理,虽然看起来还很不均匀,我不得不再次感叹古人的创造性。

“马上定为一级机要,严防泄露。”

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橡胶对工业基础的影响,比如热塑性、高度绝缘性、耐水性、耐潮湿性、高度粘着性、抗酸和抗碱性等。虽然这一切离我还很远。

“梁州织造行会,为军中生产新式雨披和帐子,请求开放三级授权。”

现在龙武军的产业体系是采取多级授权制度的,除了最核心的军工产品,其他周边都采取授权方式,承包给体系内的各级关系户。主要是为了节约资源,利于保密,同时也是扶持外围产业。

由于产品研发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的偏差和走弯路,甚至连我也无法避免的大量亢余研究,产生了许多价值不高,或缺乏性价比的副产品,但是偶写副产品属于东方不亮西方亮,本来是军用不成功的设计,却可以很好的投入民用。

比如,本来试图模仿后世的德制多功能工兵铲,结果因为钢材质量不过关而告吹,但是反过来说这种兼顾砍铲挖锯的设计,对材料要求不高,也不需要反复砍杀强度的民用市场来说,却是一种综合性的优秀农具。

因此,把用不上的研究拿出来授权赚钱,对军工研究这个吞金怪兽,也是不小的补益。

回到家里,绉老头走上来低眉顺眼的说

“都准备好了。”

我点了点头,走进招待客人的花厅里,那里已经摆好了毛毡子铺成的大席子,大桶打好的热滚奶茶,和大壶新酿的黑麦(青稞)酒,散发出独特的气味。

这是一桌典型的吐蕃席,就是学了十足吐蕃人的饮食方式布置的,连食材,都是西市采买和从西北稍回来的。不但有奶和麦粉打的手团子饼等面食,还有斩好大块带血的酥油蘸肉、手扒牛尾等肉食。

早期吐蕃人没有用碗的习惯,用青稞面饼捏成碗杯形,酥油、酸**、鲜奶酪、带血汁的烤肉,煮烂的肉羹盛于其内,就奶茶或者青稞酒,混合而食,有时也将酒倒入搅拌,最后连容器带羹酪一起吃光,以手捧酒以饮。

还有吐蕃人最具代表的食品糌粑,乃是以青稞炒面同酥油拌和而成的食品,营养好,含热量高。很适合高原寒冷缺氧地带的需要。饮料则为青稞酒,度数不高,有解渴,提神的效果,据说每逢祭祀,吐蕃人无论寒庶贫贱,皆须备用糌粑与青稞酒。而且相比一般习惯于吃羊肉游牧民族皆,吐蕃人则尤重吃牛肉,还多吃狗肉。

据说罗些城里,这时已有了西域来的葡萄酒,并创造了加盐的酥油茶。食品内容也大为增加,既包括西域,又包括汉地的品种。吐蕃人也已掌握高海拔地区面粉发酵的技术,已有了制作饼、腌菜、干果、酸奶的方法。多种汉地食品如豆腐、粉丝、白菜、韭菜、芫荽、萝卜、水腌菜、酱油、醋、扁食(饺子)、蒸屏(包子)等也已在罗些城里出现。

别小看着一桌饭,代表了龙武军这些年在吐蕃情报工作的成就,据说吐蕃马向家的菜谱,也不会差的太远。在特地准备一桌,就是为了让魏方晋招待那些南平来的特殊客人压惊洗尘的,据说他们在这一路上,很有些波折,有两辆武装马车在栈道上遇到了些意外,翻进了山沟。

检查好席次安排之后,我有又走到临近的另一个大院子。

那里是整排干净高大的库房,和目不斜视满抱纷纷出入的人员,忙碌而安静,这里是我家私人的藏书馆,与那些官办、公办的藏馆不同,这里收集了各种渠道,各种手段收集来的域外典籍,有南诏抄在叶片上的大奉圣乐典,也有突厥、回纥的历代可汗祭告长生天的大事件石柱石人勒文拓本,甚至有一个房间刚装上最新可萨人的羊皮史书,和他们带来的犹太教书典文籍,当然也是抄本,原件还在扩建的祈礼堂里。

随团出使的那位希伯来人长老伊沙克.圣格里,倒是很乐意且不厌其烦的把希伯来文的东西翻译成汉字。

我直接走进其中标着吐蕃的房间,在空荡荡的架子上,只整理了一小堆出来,堆满了小半个库房,是各色用木版、木片、牛羊皮、丝帛、乃至人皮和鲜血等材质,隽写成一捆捆暗色发黄斑驳,充满异味的典籍和书卷。(吐蕃属于刚开化的奴隶国家,造纸术不发达,书籍是奢侈品,所用到材料很多很杂)

“因为吐蕃的这些杂什太多太杂,翻译的人手严重不足,大人要的东西,还没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幻之盛唐】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地址https://wap.67x9.com/17/17709/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