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麻烦大了(1/7)

“剑南道的方使君,来书请问是否奏吉。”

说话的正是管理龙武军附属产业和人口的户曹值日参军之一元季川。

他也是元结的堂弟,以荫授保举入官学,以户名科优异,受参军职。

“方允谦要奏什么吉啊。”

我转过头去。

“说是农作司的新稻种,在川东的屯点夏收了近九石。”

他用一种惊叹的语气道

“那又怎么样。就他会多事”

我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

这个方允谦,还是那么好大喜功,爱搞这种面子项目啊,在剑南他还是营田使的时候,就曾经把鱼塘沼池畜栏果园桑林稻田一体的联营农庄试点,搞成是太上皇在剑南第四个千秋节的献礼。说成是自太上幸蜀政轻民和,风调雨顺的结果。

农作司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推广我从海南“引进”的高产速生作物,又有不错的水浇地,先进的农艺,完善的水利措施,和集体化劳作和管理,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才在今春头一年大规模推广,也该有所成就。

再说古人的斤两远比后世通用标准小,因此这九石也不过后世的七八百斤而已,南方随便一个农民都种的出来,对此当初第一上报亩产的时候,我还有些不满意,怎么才这点水准。

“回大人,剑川虽然号称水旱无忧的天府之国,但是因肥瘠不均地力不等,这个产量已是不少了。”

元季川顿时涨红了脸搓着手,但依旧很有耐心的辩解道。

“这还是夏收的一季。”

听他的解释才明白,原来不是他们大惊小怪,倒是我的眼光太挑剔了,且严重脱离实际了,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稻谷、粟米脱干后的平均亩产量都在一石半左右,如果是旱地居多的北方,这个产量,还要下调了一些,象号称财赋胜地鱼米之乡的东南,能够产出二三石,已经是膏腴之地了。

龙武军在荆西新开的屯垦点,一年两收黍子和小蕙稻,或者按照传统的稻麦轮作,加起来撑死了也不过最多四石,能够一下翻了数倍,对古人未免有些类似放卫星式的骇人听闻了,当然,如果是作为地瓜土豆这样富含水分,并不耐饿的新作物,这么比例还要翻一翻的,不过这种东西拿水田来种,就未免太浪费了。

“那你就去找薛长史安排一下吧。告诉他把数量酌情减一减”

现在正在剑南八州六镇,以及南平府的边军中推广的,乃是号称山地三宝的地瓜土豆芋头,哪怕最贫瘠的土地浇点水也能长出点东西来的。再加上关中那些军屯庄中正在种植的,号称北方旱地三宝的大豆高粱玉米等高产作物,以及在荆西三县种植的花生、棉籽等油料、经济作物。

嗯,这可是粮食革命啊,虽然我早就意识到灰有这个结果,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就到来。一下子多出二三倍的产量,也意味着可以供养数倍以上的人口,以及随之而来爆炸式的人口增长率,起码是对龙武军的内部体系来说,我可以预见龙武军是越来越自给自足的同时,也越来越象藩镇了。

“再安排说辞,不要太哗众取宠了。就说蒙圣泽风调雨顺。”

虽然我很想把好东西都垄断在内部秘而不宣,显然只是个奢望,但能晚一天也是一天,折扣一下发布出去,逐渐增加产量,也好有个心里缓冲,不然也太引人注目了。

“是”

他却没有走开,又吞吞吐吐的道

“云阳的庄上出了些变故。”

“什么变故。”

原来是,自从前些年军屯庄的建立,由于其作物整齐高产且饱满硕大,附近老是有人在成熟时偷摘走粮种,还有人以会亲访友为名,偷师学艺等等。

由于赃物数量不多,实在防不胜防,又不好界定,来者都是妇女儿童,真抓到了现行,也无法重处,最多罚些米布。因此,这些年越来越频繁,甚至发展到成群结队、明目张胆的程度。

同时,也造成这些年在军屯庄周边的农村里,不管养鸡养鸭,还是农作物种植也跟风的也厉害,当然他们的散放式的经营,无论是在产量还是品质上都无法与之竞争的。再加上龙武军内部消化量很大,倒也没什么直接影响和矛盾。

但是显然这种事情,已经严重伤害一些军屯庄户作为大集体一员的感情,还有很多人也觉得集体的利益受损了,因此积累了很有些怨气。因此在对待是渗透入侵者,也变成粗暴起来,也产生不少冲突。

直到前些日子,有个单身的年轻庄户,抓住了一个闯入偷摘玉米的女子,然后以带着赃物释放为代价,半胁迫的发生了超友谊的关系,这种事情其实不是没有先例。

由于军屯庄采取部分配给制,倒没有什么断粮的危机,象每年青黄接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地方上的妇女,来到这里故意被抓住,然后为家里带一些豆麦什么的。只要肯上报说明,都不会受到惩罚。

但是这个女子后来又来了几次,干脆不愿意回去了,就这么身份尴尬的住在一起,时间一长也顾不得其他了,干脆在庄外农了座草房,可惜这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幻之盛唐】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一十二章 麻烦大了〗地址https://wap.67x9.com/17/17709/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