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麻烦还是麻烦(2/4)

上官仪孙女。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

但即使在掖廷为奴期间,上官婉儿凭借家世教养,熟读诗书,明达吏事,聪敏异常。很快就获得武则天的赏识,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虽然上官婉儿屡屡因违忤武则天而获罪,却依旧圣眷不减,甚至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由于常以武则天的名义,行走内外。期间关于她的菲闻也很多,与武氏宗子,李唐诸王,乃至武则天的面首二张兄弟,都传闻有牵扯不尽的关系。也带来了悲剧性的命运。

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以后,她也并没有被牵连获罪。反而因为祸水一样的容貌和往日的旧情,拜其为昭容,继续专掌起草诏令的重任,成为被称为女人天下的中宗朝中,拥有了仅此于韦皇后、太平公主权势的重要一员。

这也是她生命中最辉煌的时代,因为她喜好文学,也经常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由她负责替皇帝品评大臣的文采,每每创作的诗句,都成为时人传诵唱和的佳作。

但是,她还是无法摆脱武则天给她留下烙印和命运,她与武三思、武承嗣等人结成同盟,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当初拥立李唐复辟的五王九大臣,权倾人主,不可一世。更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打压宗室力量。

她的生活也变的奢靡狂纵的,按照宫廷的样式,在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彻夜宴乐其中,又经常同一些纨子弟和巿井无赖鬼混其间,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职。

最有名的当时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容貌俊美与上官婉儿私通,又推荐给内廷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才被大唐第一绿帽皇帝中宗举以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被世人称为天家后宫御用的“姘宰相”。

可惜这也不过是这些女人挥霍权势的最后疯狂而已。

景隆四年七月,相王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年轻的太上皇率万骑、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

上官婉儿自知大势已去,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先行入宫的万骑都尉刘幽求观看,刘幽求爱其文采才华,不忍诛,拿着遗诏在李隆基处为其说项,但李隆基不许,绞杀上官婉儿于旗下。

“其实错不全在她,处在那个位置,身不由己了,只是生不逢时,在一个错误的年代,无数错误的人和事。无论她再怎么才艳绝代,她也只能是天后为了保全武氏一族,所伏下的一棵棋子。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听我说完这个故事,林素昔只是轻轻咬这唇儿,有些心不守舍的样子。

“你没事吧。”

当然我很能理解她,偶像破灭的心情。我说的东西虽然是老生常谈,对这个世上的多数人来说还是过于骇世惊俗了。

“听说你外家,就是已故的宰相刘幽求。也是当年的知情者之一”

说到这个名字,她的脸色却是再变了变,在我视线之外捏白了拳头。

“虽然是太上下令处死她,登基后追念其的才华,在开元初年间,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由宰相张说为她写序:”

我轻轻念了出来。

“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她的文学成就也因此流传下来。她的诗文创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风,力革南朝以来四六骈俪的章法,挣脱六朝余风,使文风为之大变。独成一家,史称上官体,据说对唐诗的辉煌发展也有极大的启导作用云云。

“但毕竟她是个朝廷罪人,太上当世的时候,恐怕是没有人敢于这么评述她的吧。”

“那你。为什么”

“自古名将如美人,见不得白头的。从这方面说,其实我和她没什么两样的。除却那些家世背景的浮华喧嚣,剩下也就纯粹欣赏而已”

她面上没什么,眼波淡淡下,却似什么冰封的东西,断裂开来。

“你。”

“所以,我更当珍惜眼前的时光”

就在这水畔花丛中,我开始上下其手,探进那对丰柔美妙的所在。

“及时行乐好了。”

片刻之后。

“你好些了么,”

“没有,麻烦你把手再往下揉揉。”

她没有拒绝的白了我一眼。

又过了一会

“很好,看来没有什么问题。”

我站起身了。

“还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幻之盛唐】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八十七章 麻烦还是麻烦〗地址https://wap.67x9.com/17/17709/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