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箴言”的由来(2/2)

份?

梁晓乐心中正在纳闷,又听那女孩儿说:“娘,我们离开府城已经有半月多了,不知爹爹身体如何,怪想念他的。”显然女孩儿还是想说转老太婆。

“你爹那里有仆人们伺候着。他身边的丫鬟婆子也都细心,没问题。我们把正事办了,立马回去。”瞎老太婆说着,脸上爬上一抹愁云,看来还是惦记着家。

府城——颐府。梁晓乐记在心里。

吃过晚饭以后,母女俩稍稍坐了一会儿,便上床休息了。

梁晓乐见这里再也探听不出什么来,驱动“气泡”又往府城飘飞过去。因为是居高临下,根据门牌上的匾额,很快认出颐府。

颐府建筑面积很大:前面是一处宽敞整洁的大四合院。四合院后面,有一个花园,花园里有假山、凉亭、曲径,足有五、六百平米。

而在花园的北面,有一座二层小楼。样式很是新颖,不知为什么各个房间都上着锁,好像很久没人住过的样子。

放着这么好的楼房不住,真是可惜了的。梁晓乐心里想着,忙又飘飞到前院。

一缕浓郁的中草药味儿吸引了梁晓乐。顺着药味儿飘飞过去,见正房堂屋里的八仙桌旁,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年男性。他的身旁侍立着四个仆人打扮的男女,八仙桌上放着半碗煎好的中草药汤,药味儿就是从那里散发出来的。

看来坐着的就是颐府的主人了——梁晓乐心想,不由把目光又投向那个老者。

但见老者眉宇间飘着一丝儿忧愁,脸上也有了皱纹,但白皙的面孔仍掩盖不住年轻时的英俊潇洒。

“这模样怎么这么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梁晓乐在心里惊诧道。

“老爷,药快凉了,您吃了早些歇息吧!”一个女仆人劝说道。

“咳,躺下也睡不着。”坐着的老者用手抚了抚药碗,可能感觉还有些热,又把手缩回来,接着说道:“她们母女俩出去已经半月多了,也没个信儿,不知怎么样了?”

“老爷,夫人和小姐都机敏着呢,不会有事的。再说,还有那么多仆人保镖,要有事,早来报信儿了。老爷,您就放宽心在家好好保养自己吧!”还是那个女仆人说。

老者:“咳,命啊。要是豪儿不丢失的话,今年也十七岁了,哪里还用他娘这么操心。十二、三年了,每想起来,就心痛。”

女仆人:“老爷,小姐很懂事,重情义,比亲生的还孝顺。要是再招个好心肠的女婿,以后待承您们二老肯定错不了,老爷您就放宽心吧!”

“咳,但愿如此。”老者说着,伸手端起药碗,一饮而尽。

丫鬟仆人少不得递漱口水、接水痰盂什么的,然后扶老者进屋休息。

听到这里梁晓乐一切都明白了:原来那母女俩是这颐府的夫人、小姐。小姐不是亲生胜亲生,老妇人这是“卖身做娘”试探人心,选优择良为义女招婿。

梁晓乐在心里狠狠地为颐夫人的壮举赞美了一把!

而巧的是,这家曾丢失过一个男童,如今正好十七岁。而冯良存今年也十七岁,而且还是个孤儿。心里这么一想,便不由自主地给老者相看起面相来。

这一相看不要紧,猛然发现老者的面相有些与冯良存相似,尤其是那白净的面色,挺直的鼻梁,和那一对卧蚕眉。

难道说这里面有什么说道不成?

又想起冯良存的母亲饿死在路上,是梁家屯村里的人们亲眼所见,并帮助掩埋的。那年冯良存六岁,也说死的那是他娘。

听老者说,他的儿子已经丢失十二、三年了,算起来,也就四、五岁的时候丢失的。难道说,饿死在路上的那妇女是冯良存的养母?冯良存是被转卖到她手上的?

除此以外,就不可能与这老者有牵连了。(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带着异能兴农家】最新更新章节〖第424章 “箴言”的由来〗地址https://wap.67x9.com/10/1034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