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殷氏(2/3)

夫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不论当初的初衷是什么,她自是希望殷氏能和桓裕好好相处,夫妻和顺。

何况,桓裕身边尚无妾侍,更盼着殷氏能早日生育长男。

大郎周颐,将来也好有兄弟帮衬。

有仆妇进来禀报,说是郎君来了。

殷氏道了声快请,扶着钱妪的手起了身。

片刻间,门口的仆妇掀起毡帘,只见桓裕走了进来,身着素色深衣,一支碧玉簪子把乌黑的缎发绾了起来,长身挺立,星眸剑眉,英气夺人,抬头望向殷氏时,脸上浮起一抹轻浅的笑容。“坐吧。”

殷氏微愣了一下,恍过神来时,含颦一笑,“三郎来了。”

是的,她已不愿意再抽身。

桓裕到上首坐下,殷氏就依次跪坐在下首,“三郎约是没有用早食就过来了。我一直在等着三郎。也还没有吃,不如先一起用早食。”说着,便吩咐身边的婢女去传早食。

“不用了。我说几句话就走,前院沈先生还等着我。”桓裕拦住,昨天夜里的宴会,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回去。就住在府上。

“纵使有事,也不急在这一时。”

“夫人。我有话要和你说,让她们都下去。”桓裕看了看屋子里站着的十来位婢女仆妇。

殷氏见了,没再坚持,望了眼身边的钱妪。

很快。钱妪带着屋子里的婢女和仆妇就退出了屋子。

“请夫人帮忙处理一件事,给采茯寻门亲事,然后把她打发回谯国。”桓裕说完。又补充一句,“就这几天。越快越好。”

一听这话,殷氏先是怔了一下,尔后,忙不迭地应声喏,“我会依照郎君的意思安排好这件事。”

方才桓裕遣退婢女仆妇,她以为,桓裕想给采茯一个名分,要和她商量着这事,她心里还琢磨着,要找个怎样恰当的借口给拒绝,不想桓裕早已定下了采茯的安排,心头一喜,又是一沉。

她跟在桓裕身边,说长不长,但说短也不短,这么久以来,是唯一一次有女郎近身,却落得个这样的结果。

对于采茯,她印象颇为深刻,因为采茯对桓裕的爱慕,她看得分明,先时,她不甚在意,后来,她觉得碍眼,想着要怎么处理采茯,是成全,抑或是禁止?

还有一点,让她疑惑,桓裕二十有七,同龄人当中,儿女已满地跑。

桓裕不近女色,同时,她也没有听说过,桓裕喜好男色,而满府婢女,也只有采茯能在桓裕跟前说上几句话。

正因为此,殷氏更偏向于成全,当是用于试探。

只是她还没有出手,采茯自己就撞了上去。

这样的结果,她无疑是满意,又有些心惧。

一直以来,桓裕在人前给予她的和颜悦色,也是为了维护她夫人的面子,至于夫妻情分,好似永远止步于当初的那个约定。

如今,对于那个约定,她是极不愿意。

此心已非,她更想努力忽视掉。

又听桓裕说道:“送回谯国的年礼,这两天,我会让人把单子给你,年底你带着大郎回扬州,我就不回去了,到时候,我让桓谷带队护送你们上路。”

昨日,殷氏就派人过来,询问他这件事。

殷氏晃过神来,一惊,“阿耶和和阿翁写信过来,都盼着郎君能一起回扬州。”说到这,伸手挠了挠耳边落下一小撮青丝,“小姑在孝期,已经两年未回去了,连小姑生了小郎,快有两岁了,阿翁还没有见到,阿翁是盼着我们一起回去,家里也热闹。”

她口中的小姑,是郑纭的妻子殷氏,阿翁,是指殷景。

孝期么?

桓裕指甲,在案几上轻轻一划。

郑家的孝期,的确是来年五月除服。

不需要他去记,于他来说,已经格外清楚。

“我已经给圣上递了折子,年初不回建康,假若年底一起回了扬州,不回建康,又说不过去。”桓裕敛了心神,抬头望向殷氏,含笑道:“年底,北边的伪汉会派使者来徐州,我手头上是真有事,抽不开身,我会写信给阿翁和岳父致歉。”

“这倒不用。”殷氏忙地摆手,抬头望向桓裕,盈盈笑道:“三郎,我们之间其实不用这么见外的。”

桓裕目光一闪,“时候不早了,不耽误你用早食,我先出去”说着,利落地起了身,掀帘往门外走去。()

s:这几天有事,断更的四天,非常抱歉,接下来,会补齐。

无关紧要的话:

1、在南宋以前,在程朱理学兴起以前,寡妇是允许再嫁,没有限制,并且社会与官府也没有要求寡妇守节,甚至在某些战乱年代,为了人口繁衍兴盛,官府还提倡鼓励寡妇再嫁。

而程朱理学,刚兴起时,在南宋,被官府视为异端邪说,遭到官府禁锢。

至于后来程朱理学大行其道,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

2、本文的背景,贵族女性在当时,社会地位并不低。

在古代,女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高门女】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九十二章 殷氏〗地址https://wap.67x9.com/1/1321/291.html